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绘画、摄影和音乐的抽象与具象表达

(2009-06-18 15:55:47)
标签:

虹鸣

红楼梦

绘画艺术

完全美学主义

文化

碎说美学红楼艺术 (二)

 

 

         关于绘画、摄影和音乐的抽象与具象表达
                                     及艺术功能问题

                   
 文:虹鸣




      http://p7.images22.51img1.com/6000/hongming63744193/7c66fb3e31e74d7e4c9e235c103b7b28.jpg
        《她系列之我要 我要 》 布面油画 195x150cm      虹鸣


                                          如果不能正常播放,请下载  http://pic.51.com/images/wmv.gif Windows Media Player 9

                                                     《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


                     

答藏家、艺术爱好者刘先生——         
     关于绘画、摄影和音乐的抽象与具象及其它,兼答关于完全美学主义绘画《红
楼梦人物系列》作品之“具象”红楼梦人物个性的“抽象”性绘画艺术表达问题。

 


(以下蓝色文就是刘先生的) 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摄影是最具象的,音乐是最抽象的。摄影和音乐我都懂一点,因此抽象画我也应该懂半点了。

    对不起!这是不准确的。你说的“摄影是最具象的”,应该是古典或者是很传统的以具象为表现手段或者目的的基础摄影,而不是现代摄影或影像艺术。
音乐也不一定都是“最抽象的”,因为从音乐的发展是来看,原始的仿声音乐,如:溪水声、风鸣、鸟叫。。。等等,就是很具象的。只有当音乐发展到后来“符号”化、节奏,艺术化了,才更抽象化。
绘画艺术也是一样的,经历了具象(写实)、半抽象(写意)、抽象(情感美学)、意象(意象综合互动的完全美学)绘画。
“摄影和音乐我都懂一点,因此抽象画我也应该懂半点了。”这是没错的,因为艺术是相通的,而且它们发展和演进的规律是相似。特别是基础摄影和写实绘画发展的初始阶段,有很大程度的审美同位素交叉。即,都是具象的视觉艺术。
     整过人类艺术史,其实就是一条时间的文化艺术发展的长河。它就这样生生不息地流淌着人类文明的血液。河床可以分段,河道可以移位,但是河水流却不可以截断,截流了就成死水,文化艺术也就不能繁荣发展了,堕了。
    所以,我要强调一点,所谓的具象和抽象只不过是研究者给出的标签,意在便于识别,欣赏和学习者不可太过专注、迷信它,要有”联系”的观念。
    真正的欣赏者应该用心去感觉,用眼睛和耳朵来捕捉,用思想来体验!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心灵的共鸣。


                        http://pa.images22.51img1.com/6000/hongming63744193/aa311364a8d74a74d8351e81fc3c2b58.jpg
                     
                               《红楼梦人物系列之芳官》 布面油画 150X115CM     

                             
                                                如果不能正常播放,请下载  http://pic.51.com/images/wmv.gif Windows Media Player 9

                                                     《天鹅湖》  柴可夫斯基
                      
                    
    音乐作品,只能表达作曲者要表达的“眼神”——是快乐、是忧郁等等。比如一个人边走边吹口哨(也是一种音乐),旁观者听他的口哨,能大约知道他的思想情绪。比如,能听出他此刻很快乐。他为什么事快乐,谁也听不出来。                                                 

    这个比喻不错,很形象!是的,音乐可以表达情感,传达作者的喜、乐、哀、怒。
    其实,它不只表达这些,还可以表达很深沉的思想、复杂的场景,强大的叙事功能。你听听古典大师 莫扎特的《 费加罗的婚礼》,印象派大师德彪西的《月光曲》,还有那个浪漫主义大师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还有民族的《十面埋伏》、《琵琶语》,认真细仔地感觉一下,里面是不是很丰富,是否有不同的角色出场和退场,是否有具体的角色描叙。。。。这些跟绘画和摄影的表达趣味很相似,只是绘画和影像是凭借视觉通过形象思维来完成自己的表达趣味,而音乐则是依靠听觉来实现。 
      
    有一首很有名的柳琴独奏曲,开始叫《沂河两岸稻花香》,后来又改成《春到沂河》。那可是两个季节的事啊。音乐作品,没有表达季节的功能。
    不对!音乐作品可以表达季节功能,你可以听听听《小提琴协奏曲集 冬 3 提 ...》http://media.flamesky.com/...3-3.-Allegro.wma、《四季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 春第三乐章》。曲作更名不是音乐功能的问题,正相反是作者反复推敲音乐表达季节功能准确性的证明。                     

                          
                                                    如果不能正常播放,请下载  http://pic.51.com/images/wmv.gif Windows Media Player 9

                                                          《春到沂河》            

                                          
    
   我的理解是: 这里的春不是专指季节,作者实际上是要表达一种心里的或思想上的春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