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北京出版社,1995年9月第2版)
梵高,荷兰传奇画家。一般我们了解梵高很少,最知名的是他的名画向日葵,实际我们也看不出什么好来,只知道曾拍出过艺术品的天价,再就是狂热至死的人生经历。孩子的电纸书上学去没带走,我翻到这个,觉得适合夜读,谁想到,这本传记根本不是传记的写法,而是小说的写法,很长,也很抓人的,几乎连续的在夜间读完,有那种非常享受的感觉。当做励志书看看,也有很多的体会。
读梵高,一定要从常俗的角度来看。我以前都是在报章杂志间读一些点滴,觉得他是不世出的天才,那都是在浓缩的故事和断章取义中取得的,读罢传记,才明白梵高学习绘画并不算早,而且业余摸索的时间很长,其后才得到同时代画家的指点和修正。当他学习的时候非常投入,而且是不计时间成本的投入,他的成功应该是天才加更加努力的结果。年轻的时候的也在爱情和事业上走过弯路,他一厢情愿单相思的爱情,他矢志不渝苦修行的宗教工作等等,最终又回到了绘画的道路上。这跟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旅程是非常相似的,人生没有预设,都是兜兜转转,经历很多失败之后,才踏上一条自己觉得最适和最适应的生活和工作轨迹。
读梵高,一定要从坚持的角度来看。很多励志的话,都说成功来自于比别人多的一点点坚持,还有说在某个追求的上的更多一点的坚持。梵高的经历就是如此,他对每一段的爱情追求,即使是失败,也都到了极致。他到比利时山区矿区传道也是如此,近乎与疯狂。至于他多绘画的追求,更不用提了,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层面的创新。
读梵高,还要从消融中外差别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从大航海时代走向全球化,差别愈发的少。从梵高的境遇来说,他和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时代几乎没什么差别,你要是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就是一个在某个行业上工作的普通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一般过的平凡平淡,你只要想有所事业,有所创新,就会面临各种约束,遭遇形形色色的失败。从社会条件来说,只有度量的差距,没有显著的质分。
读梵高,还要从兄弟姐妹的情怀来看。书中写的最感人处,是梵高的兄弟感情。凭着少年时期兄弟情深,弟弟凭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倾其所有地支持了梵高的绘画事业,梵高离世前作品已经有所名望,但弟弟的家庭的零落、梵高的去世,都影响了弟弟的心态,不久也即离世,没有看到梵高作品名世的辉煌。当今很多艺术都相当烧钱,但对于家庭来说,只要是付得起也算是找到了花钱的方向,在在思虑的还是不成功怎么办?读梵高传,会有所启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