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深处的镜子(卢奇安.布拉加诗选)》(山东文艺出版社,2018年8月第1版)高兴 译
上一次封闭时买的一本诗集,这一次封闭才读完。在我一册又一册读诗的旅程中,实际存在着两个期盼,簇拥萦绕着我的阅读。一个是找到我熟悉的主题、类型、样式和节奏,只待丰富我的想象力,让我在其中有感觉到学习、想往和某种程度的模仿;另一个则是期待一种前所未读的诗歌张力,充满未知的神奇的那种,充满天地关怀又不乏简单情调的那种。
罗马尼亚诗人卢奇安.布拉加的作品就有这种合二为一的效果,只不过那种深重的压抑感给我不能多读快读的理由,也不能在某一首诗中深深的沉浸。翻阅欧洲地图、罗马尼亚地图,这个在各个历史时期反复被争夺和占据之地,灾难不深重也是不可能的,如今的世界局势也显示了它难逃左右站队的犹豫,也决定了发展的不同走向。从地貌来看,山川、河流、海洋、平原兼具,一个作家和诗人,不论他出身何处,都有条件吟游四处,具象化他的文字和诗歌的想象力,也才能写出大大小小情怀的诗篇,由此也才能判别出他是一名诗人,而不是总写一类诗题、一类风格的一般作者。
阅读时,常常会有一种冲动,似乎觉得这样的情感和情怀自己也能拥有,自己也能仿写出类似的作品,而且那种触类旁通的比喻,有那么一种新鲜感,自己努力在一个主题上思索和下功夫,也能有个全新的创作。可是真到了在吞云吐雾的阳台、在半梦半醒造句的潜睡、在带着耳机在夜幕的街道或少人的城市街心公园里狂走的时候,胸中涌现的词句和具象,打磨的片段,又远远和诗人的风格相去甚远,感觉到那种捕捉的游离,更感到一种业余的无力。然而,总是有一些感觉不错的字词就那么或隐或现的存留下来,虽然没有一时下意识的抄下来,但有时换了一个环境,有时是和同事朋友的漫不经心的聊天,有时就是看电视闪过的一个场景的一瞬,这些又纷纷涌上喉咙间发痒,需要一袋烟的功夫来平静,慢慢也形成还可以留驻于纸面上的短章,稍加整理,希望偶有人看到和认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