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引子:
初二某学期夏天的一个下午,我正趴在桌上,流着口水,神游太虚,忽被语文老师唤起,曰:“汝以‘洛阳纸贵’为题造句,何如?”
遂,昏昏然起之答曰:“洛阳纸贵,千万别买……”笑声顿起,“绕梁三日而不绝”,吾赧然大窘之。
就这样少年时的我一直对“洛阳纸贵”敬而远之,长大后再听到"洛阳纸贵"的时候,会有一种童趣的笑意涌上心头。渐渐的竟爱上了“洛阳纸贵”这成语中儒雅的故事,这中国式的幽默。
“纸贵”的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比喻著作广泛流行,风行一时。左思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但聪明的孩子小时候大多非常顽皮,左思也不例外。不爱读书、游手好闲的他让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有一天,左思的父亲和朋友聊天,谈起顽劣的小左思,父亲十分无奈,表示不再对他抱什么成材希望了。不想,父亲失望的神情触动了左思,进而引发了他的顿悟。从此左思开始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采风流的学者。后来,他废寝忘食地研究取证,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精心撰写了传世名著《三都赋》。这部书记录了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等丰富内容。《三都赋》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轰动,京城人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一时间,洛阳的纸张竟供不应求,并引起了全城纸价的大幅度上涨。知道了成语中的故事就更对它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并由此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爱上了古城洛阳。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司马光
洛阳东据虎牢雄关,西封函谷要塞,北背邙山诸峰,南对龙门伊阙,伊、洛、瀍 、涧蜿蜒其间,自古就被誉为“河山控戴,形势甲于天下”。
自公元前770年起,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王朝先后在此建都。其间虽几度迁徙,但均不出伊、洛、涧之间。
在连续经历了“国人暴动”、“烽火戏诸侯”和犬戎的洗劫之后,建都镐京的西周王朝走到了尽头。周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周都东迁至洛阳,从此开始了东周的时代。洛阳第一次取代镐京,成为风起云涌的舞台,帝王将相、平民百姓在这里演义了一幕幕传奇。自平王东迁开始(公元前770年),到赧王被秦所灭(公元前256年),洛阳作为东周都城经515年,历25帝。
至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柏乡称帝,即汉光武皇帝,同年攻取洛阳,并定洛阳为都城,史称东汉,洛阳第二次成为一国之都。永平九年(公元67年)汉明帝夜梦金人,遂命人西去求法,因而有了白马驮经入洛。第二年摄摩腾、竺法兰始建白马寺。从光武中兴到桓灵之祸,再到三国之乱,直至献帝被废(公元220),165年间洛阳作为东汉的都城,见证了14位皇帝的兴衰。
历史在洛阳上演戏剧性故事的轮回,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开始了三国的曹魏序幕。传说,公元219年,蜀汉名将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后被吴将马忠所擒,随后被杀,孙权为了嫁祸曹操,于是将关羽首级盛在木匣里,派人送到洛阳。曹操刻木为身,以王侯之礼,葬关羽首级于洛阳城南,即关林前身。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关林是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所建。曹丕自立仅仅过了46年,司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晋王位,接着重演曹丕代汉的把戏,迫使陈留王让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西晋统一中国后,社会上出现了一度的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物质财富有所增加。但统治者却极端腐败,外戚王恺与大贵族石崇斗富PK,奢靡之甚令人瞠目,石崇的金谷园一时间成了奢靡的代名词,最终导致了历时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这一乱使洛阳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公元317年,匈奴兵俘了晋愍帝,西晋至此灭亡。在这一段被后世愈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中,洛阳又成为两朝都城:曹魏46年,历5帝;西晋51年,历4帝。
随着晋帝国的灭亡,中国迎来了南北朝的乱世。
此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拓跋宏把都城由平城(山西大同)迁至洛阳。雄才大略的孝文帝从此改变了过去北方政权对中原遥控的形势,还摆脱了一百多年来鲜卑贵族保守势力在平城形成的羁绊和干扰。这对将来国家的统一意义深远。他坚持改革,整顿吏治,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提倡学习汉文化、说汉话、穿汉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这一时期,有着深厚石窟情节的北魏民族,开始在洛阳城南的龙门山凿石为窟,礼佛中原,凿石之声就这样一直延续了400多年,由此形成了现今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孝文帝迁都41年之后,拓跋氏被于文氏取代,北方政权变换了庄家。北魏都洛阳41年,8代帝王。
公元604年,杨广在长安即位,是为隋炀帝。杨广即位当年,亲自来到洛阳,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认为邙山之南,伊阙之北,瀍水之西,涧河之东是绝好的军事要地,决定在此营建东都城。公元605年3月,他命尚书杨素为营建东都太监,纳言杨达为副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每月征工匠“役丁二百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第二年的正月东都建成。正在江南巡游的隋炀帝听说之后,即速从江都出发,四月到达东都洛阳。接着六宫百官也迁居洛阳。洛阳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过百万,富商数万家,城西的西苑是全国最大最美的花轩。
公元618年,隋将宇文化及在杨州发动兵变,打入宫中杀死隋炀帝。越王杨侗虽在洛阳称帝,却被太尉王世充独揽朝政。义宁二年
(公元619年)四月,王世充废杨侗为潞国公,自立为帝,国号郑。后被唐所灭。隋朝都洛15 年,2帝。
中国的历史进入了大唐的鼎盛,这时一位女性走上了洛阳的舞台,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上承“贞观之治”
,下启“开元盛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她以美貌闻名,14岁入宫,立为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封她为后。李治多病,武后参政决事。群臣并称帝后为“二圣”。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降李旦为皇嗣,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将洛阳改为神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在病中被迫让位给唐中宗李显,恢复国号唐。武则天一生曾十登嵩山,并封禅中岳峻极峰。传说女皇帝在位其间,亲尝“洛阳水席”并御点“牡丹燕菜”。同一时期,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建造完成。武则天死后一百二十五年,一位诗人来到了洛阳,并在洛阳南郊龙门石窟对面的香山隐居,他就是李杜后最伟大诗人白居易。公元846年,
75岁的香山居士病逝,葬于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武则天以洛阳为都城居皇帝位15年,然而其真正执政的时间长达50年。
唐末黄巢起义军部将朱温叛变降唐,于天复三年(903年)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哀宗李杞后,自立为帝,建立梁朝,史称后梁。初都开封。后迁都洛阳,五代十国的历史从此开始。公元912年,朱温的第三子朱友圭为争夺帝位,杀其父,自立为帝,仍都洛阳。公元913年二月,朱友贞杀朱友圭,自立为帝,后迁都开封。后梁都洛4年,2帝。后梁在洛阳建都时间最短,只有4年,两代帝王更替却使这一段历史成为最混乱的时代。
公元923年,晋州刺使李存勖消灭了开封的后梁政权,自立为帝,帝号唐庄宗,国号唐,史称后唐,都迁洛阳。唐庄宗称帝之后,恢复唐制,有所作为。后来大修中室,广选美女,骄侈淫逸,不理政事,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公元936年,太原节度使石敬塘在契丹贵族的帮助下,攻占洛阳,后唐亡。后唐都洛13年,4帝。
如果把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算为夏、商两代的国都的话,洛阳成为国都的历史还要再向前推进一千多年。再算上一些乱世的地方政权如:秦末起义的河南王,新莽后期的更始政权,隋末起义的魏(李密)、郑(王世充),安史叛军的大燕等。这样算起来,历史上曾有19个王朝或政权正式都于洛阳,历时1600多年。
公元936年,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儿皇帝”石敬瑭灭掉后唐,自立为帝、号晋高祖,史称后晋。次年迁都开封,从此再无政权在洛阳建都,洛阳在中州的统治地位也逐渐被她的兄弟开封所取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