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w690/001ysKHvgy6FHGR1qQb53&690
周五,睿睿要上彩泥课,接他的时间比平时晚,爸爸正好有事情,于是妈妈去接的睿睿,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吃过晚饭后妈妈正忙着收拾厨房,睿睿忽然提出要玩遥控船。
妈妈很平静的告诉他,现在已经很晚了,没办法去楼下玩。谁知睿睿不肯,开始大哭起来,嚷着说“在家里的地板上照样可以玩”。妈妈继续平静地告知,船是在水里开的,在陆地上没法动。
睿睿不屈不挠地找来了遥控船的说明书,煞有介事的看了半天。明知他看不懂,妈妈依然笑着问他“是这样介绍的吧”?睿睿带着情绪回答“我没看到这样写”。妈妈没和他理论,继续手中的家务活。睿睿自己醒悟过来说“是的嘛,直升飞机只能在天上飞,不可能在地上跑嘛;坦克也只能在不好的路上开,不能开来好的路上;火车也只能在铁轨上跑;轮船肯定只能在水里开嘛”......
妈妈觉得不需要再说什么了,睿睿已经自己找到了答案。
自以为做了很好的亲子沟通,自己的态度也够淡定,所以把这个小故事分享给了朋友。很多朋友都留言夸奖睿妈的淡定,睿睿的聪明。也许看到这个分享的大多数妈妈也会觉得睿妈做得不错吧?可是有一个朋友却认为,睿妈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真的是这样吗?
睿妈静下心来仔细的想,发现自己犯了很多妈妈都会犯的错误。我在孩子还没有自己思考的时候,就给了他一个武断的结果,从而也剥夺了孩子去探究、去想象的机会。
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打扰了我,因为时间已经晚了,我需要赶紧把事情做完。虽然做到了平静的面对孩子的哭闹,可是却没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去找到轮船不能在陆地上开的原因。给孩子抛一个成人世界自以为是的结果,就好比告诉孩子:地球是圆的,圆的就是圆的,没有理由,因为它就是圆的。
朋友的质疑提醒了妈妈,该如何去陪伴孩子?做为父母的我们是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的领导者呢?还是做为一个生命成长的观察者呢?我想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愿意做一个观察者去陪伴孩子成长。可是实际生活中,真的能做到吗?当孩子打扰到我们的时候,是否想着赶紧把他打发了;当孩子乖巧的停止了哭闹,我们是否沾沾自喜的认为自己很善于和孩子沟通;当孩子用“十万个为什么”不停轰炸我们脑细胞的时候,是否也会极不耐烦的抛一个没有任何创造力的答案敷衍他......
睿妈希望自己不要再用“轮船只能在水里行,飞机只能在天上飞,火车只能在铁轨上跑......”这样的固有思维去说服孩子听自己的;睿妈希望自己能再多一些耐心,陪伴孩子去探寻“为什么轮船会在水里行,飞机会在天上飞,火车会在铁轨上跑......”。不要让自己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我们希望的样子。
微信圈里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自己非常喜欢,摘录一段: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又一段的经历结合而成。现在的我,不管是当妈妈、当女儿,还是当一个老婆,都开始慢慢地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我看待的不是“我要你做什么?”而是真正的用心观察,真正的去体认——
你,正在经历什么?
经历什么样的情绪?
经历什么样的感受?
经历什么样的人生?
现在的我终于懂得,当每个人都说,父母必须多“陪伴孩子”,我想,这个定义,不在于人在孩子身边,不在于骂过、念过、打过,而是,当孩子在经历他们人生的许多经历的时候,放下自己想要孩子做什么的主导性,默默地观察,尊重且陪着孩子去理解、去度过。
http://s13/mw690/001ysKHvgy6FKFOyQLW5c&690
http://s13/mw690/001ysKHvgy6FL6kMvKsfc&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