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懂得分享也要学会拒绝

(2013-09-27 11:43:29)
标签:

育儿

睿睿的生病日

睿睿三岁四个月

分类: 育儿点滴

http://s15/mw690/54f59661gx6CYFFUQrQ3e&690
(图片来自网络)


 

睿睿住院的时候,同病房住着5个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在3岁到5岁之间。隔壁床的女孩只大睿睿一个月,又离得最近,所以睿睿每天都会和这个小姐姐一起玩。

 

刚住进去的时候,妈妈给睿睿带了多米诺骨牌和一些绘本。当绘本和玩具一拿出来,邻床的小姐姐就指着要。睿睿犹豫了一下,分了一半多米诺骨牌给小姐姐。看到姐姐很喜欢玩,睿睿告诉妈妈,他想把多米诺骨牌送给姐姐,因为姐姐很喜欢,而家里还有一份。妈妈说“玩具是你的,可以由你自由支配,不过妈妈建议,可以等你出院的时候送给姐姐”,睿睿想想就同意了。

 

接下来的相处时光里,妈妈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睿睿拿出来的东西,无论是玩具、书,还是食物,这个小姐姐无一例外的都想要,而且是那种非要不可的态度。

 

妈妈给睿睿带了很多绘本去医院,睿睿一开始会拿给小姐姐选,小姐姐选完后,睿睿才开始选一本让妈妈给他念。可是当妈妈给睿睿念的时候,小姐姐就开始叫,非要拿睿睿手上的那本。这种时候,睿睿的表情很无奈,他会很着急的看向妈妈。小姐姐的妈妈说“你和弟弟商量吧”,而妈妈会对小姐姐说“书是你先选的,所以你要等弟弟看完才能看他的”。

 

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每次小姐姐都是同样的态度,她的妈妈也同样鼓励她和睿睿商量,而睿睿每次都无助的看着妈妈,妈妈又说着同样的话。直到一次,睿睿选了一本贴纸书,而这本书也是妈妈带来的唯一的一本贴纸书。

 

小姐姐看到后拼命的要求睿睿给他,睿睿当然不肯,因为贴纸书属于玩具类的书籍,贴的过程也就是玩的过程,贴完后书的价值也就没多少了,和其他绘本可以重复阅读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小姐姐的妈妈再次鼓励她和睿睿商量,看到阿姨的态度,睿睿急得想哭了,妈妈并没有要求睿睿分享,而是很平静的对小姐姐说“这本书睿睿不会给你的,因为他已经在玩了。你看还有很多其他书,你可以选其他的看。”小姐姐没有听进去,还是不依不饶的要求要这本贴纸书。这时候,睿睿把书页合了起来,对妈妈说“收起来,收起来,一个都不要看了,姐姐和我都不看”。姐姐看到睿睿把书递给妈妈,更起劲的要妈妈给她。妈妈说“就听弟弟的,我们收起来吧,谁都不看,选其他的看吧”。

 

这件事后,睿睿就不看书了,妈妈问他想看什么时,他都说不看,对于一个每天都要求妈妈讲故事的孩子来说,这真是很少见的事情,妈妈理解睿睿的顾虑,也就不给他讲故事了。

 

有一天中午的针水打完后,爸爸带睿睿去楼下玩。他要求爸爸给他买了两个拼图模型,一个是飞机,一个是轮船。回到病房,睿睿把飞机送给了姐姐,自己要了轮船。晚上,睿睿告诉妈妈,因为他喜欢轮船,可是又怕姐姐来抢,所以想着送给姐姐飞机,姐姐就不会来抢他的轮船了。妈妈一方面感叹睿睿的小心思,一方面也感觉到了睿睿的无奈。

 

又一天中午,睿睿打完针水。妈妈提出给他念故事,睿睿说什么都不肯。考虑到睿睿的顾虑,妈妈提议去借病房里一个小哥哥的恐龙故事来看,睿睿立马同意了。

 

书刚拿到手上,隔壁的小姐姐又开始叫了,拼命让睿睿给她。妈妈没有理会,继续给睿睿念,小姐姐也继续要这本书。小姐姐的妈妈又鼓励她和弟弟商量,妈妈抬起头对小姐姐说“这本书是弟弟先借来的,你要等弟弟看完再借呀”。小姐姐根本不肯听,而睿睿又再次合起了书页,让妈妈把书还给哥哥。

 

书才还出去,小姐姐的妈妈就把书借了过来。这时候,睿睿绷不住了,只见他满脸的不高兴,一副快要哭的样子。妈妈搂住他说“书是你要我还的,既然还给了哥哥,姐姐就可以去借。如果刚才你想继续看的话,你可以告诉姐姐,等你看完再给她看,可是你选择了还书给哥哥,妈妈也帮不了你的。妈妈只希望你记住,当你不想给别人东西的时候,要学着拒绝别人,而不是逃避”。

 

这次住院遇到的小姐姐,是睿睿第一次和一个陌生的小朋友如此近距离又长时间的相处。由于大家都是陌生的,所以都不知道对方的脾气性格,因此这次的相处经历对睿睿和妈妈来说都特别有意义。因为随着睿睿不断长大,更多的时间都会离开爸爸妈妈的视线,所以这样的经历会越来越多,他也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人。而怎么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是孩子,也是成人,一辈子都需要学习的。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会给睿睿灌输分享的概念,但是妈妈从来都不强迫他去分享。因为妈妈认为,一个人首先要有物权意识,也就是,首先要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别人的;哪些东西自己拥有支配权,哪些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才可以支配。

 

与此同时,妈妈也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孩子,那就是:作为成人的我们也会有选择的分享物品,也就是说,我们会有喜欢的朋友,愿意分享的朋友;也会有不喜欢的人,不愿意分享的人,而这才是最正常的。所以妈妈不会强迫孩子分享,因为他有他的意愿,妈妈不可能去替他决定喜欢或是不喜欢。

 

当我们一直灌输给孩子“分享”的概念时,是否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导他们如何有智慧的“拒绝”呢?育儿路上的一道道思考题,在陪伴着孩子成长,也督促着成人进步。

http://s16/mw690/54f59661gx6D3aQTBYrb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