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急诊科医生,全力抢救患者的生命是我们神圣的责任。但是在抢救工作中各种滋味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哪一口尝到的是什么滋味。
有时候遇到年轻的患者由于病情所致,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挽回患者的性命,心中无可奈何,而患者的家属悲痛欲绝。也有其他的情况,好不容易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自己有一点成就感而家属却面无表情。
最近的两个夜班就让我体会了不同的感受。第一个夜班,刚上班就接手了一个刚刚抢救复苏过来的中年女性,她因脑室出血下午1点多进的监护室,3点多因呼吸衰竭进行了心肺复苏,给予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我刚接班患者的心跳就又停了,又进行抢救心肺复苏,抢救了20多分钟后患者又恢复了心跳,接着给予药物维持血压和心跳,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是患者处于深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脑死亡的可能性很大。向家属交待病情后家属还是要求全力保住患者生命。但是患者在9点多时心跳再次停止,经过1小时的抢救也没能挽回患者的生命。看着患者十五六岁的儿子抱着妈妈哭泣我心里也非常难受。
令人难受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另外一个38岁的男子也因为脑出血于次日早上7点多突然呼吸衰竭导致心跳也随之停止,经过连续3小时的全力抢救患者的心跳一直没有恢复。家属也是痛不欲生。作为医生眼看着年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却无能为力,心里很不是滋味。
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平均在50%左右,而年轻患者发病更迅速,短期死亡率更高。
第二个夜班我终于收获了成就感。晚上7点多接收了一位36岁的女患者,患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伴有神经源性肺水肿和低血压状态。是从河北转来的,病情危重,在当地全力抢救后病情无好转才转到我院。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易发生于年轻女性的疾病,多由于存在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而并发肺水肿还是比较少见的,我以前也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在迅速分析患者病情并考虑治疗方案后决定先治疗肺水肿稳定血压后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一夜的治疗观察患者血压稳定了,症状也明显好转,心里美滋滋的。家属的脸上也略微轻松了一些。
为什么医生不敢轻易说“没事了”这句话,因为患者的病情可能急转直下。
凌晨收的一个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0岁,经治疗喘憋明显好转,我刚到楼下值班室喝口水就被护士立即叫了上来,患者突发心跳骤停,赶快进行心肺复苏,期间进行了5次电除颤,最后患者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意识也清醒了。我和值班护士心里都挺高兴的。可是家属的表现却让人难以理解,患者心跳停止时我迅速告知了家属,家属没有任何反应,我告诉他赶快把家里人都叫来。抢救结束后我又去向家属告知情况,来了五六个家属,听说抢救成功了,除了一个年轻女士表示关心,其他几个家属没有任何惊喜,也没有深入了解抢救过程,也没有人要求到监护室看看患者,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我的心情总是受到上班时遇到情况的影响,第一个夜班送走两个青壮年男女,下班后两三天心里都不是滋味,而第二个夜班抢救成功了两个患者使我的心情很舒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