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我的小说 |
七婶和七叔成婚的时候,七婶十八岁,七叔只有十三岁。那时候,这样的婚配很多,只是七婶和七叔是山村里的最后一对,因没过几年,就解放了。
七叔在家是老小,到十三岁还一直跟娘睡一炕。成婚花烛夜,一帮嫂子们嘻嘻哈哈将他拥入新房,关上门,还从外面挂上锁。七叔哪知道这个,哪离得开娘,哪习惯和愣丁冒出的一个大姑娘单独在一屋?便要跑出找娘。门打不开,急得又哭又叫,惹得娘和嫂子们在外笑得更欢。看看天晚了,七婶将他拉到炕上,盖上被,七叔便头顶崭新的被,站在炕上跳脚哭闹,跺得土坯炕咚咚响。惹得七婶哭不得笑不得,早晨红肿着两眼,见到婆婆不敢抬头。七婶的婆婆很是宽厚心慈,笑笑对新过门的媳妇说:“他还是个孩子,过几年大大就知道了。”说得七婶脸更红。
只是七叔天天晚上要找娘,天天晚上顶着被子跺土炕,一闹半宿。七婶无法,也只把他当孩子看。这日傍晚要吃饭,婆婆让七婶到街上把还在和那帮小伙伴闹捉迷藏的七叔叫回。七叔滿脸是汗喘着气跑回,没想在天井的饭桌前一下绊倒了。七婶紧前一步去拉,并冒出一句:“嗨,我儿,跌痛了吗?”七婶没想过啥,妯娌们早笑得前仰后合,眼里流出了泪,引得公婆也忍不住捂嘴偷笑。
七叔家人口多,靠种着几亩山薄地和几棵柿子、软枣、梨山果树过活。转眼秋天到了,山果下树了,七叔便跟爹挑着山果担,到六十里外的县城卖掉,好换几文称盐打油的钱。这日七叔跟爹去后,半夜才回来,人饿坏了,也累坏了,等不得娘和媳妇赶起给热的饭,就着凉水先啃了几块地瓜,吃了几个柿饼。再要去吃饭,那肚子疼得便直不起腰。这一疼就好几天,吃了抓得几副草药也不管事。这晚,疼得在炕上这头滚到那头,顶破屋顶地嚎叫。到下半夜安静下来,却两眼一瞪,再也不喘气了。
七婶过门几个月,两口人生活是啥样还没过,就成了寡妇,心中不免悲伤,半夜半夜地眼泪不干。好在公婆是很开通的人,说不能误了媳妇一辈子,转个年头,便帮她在邻村找家人家,送七婶改嫁了。
这七婶是结过婚的人,这新找的丈夫便不是那么完好,年龄大几岁不说,身体还有病,长年弓着腰黄着脸。七婶嫁去不到一年,挺起大肚子要生产。不想却是难产,在炕上挣扎喊叫半天,生下个男孩,却是死的。这一番折腾,七婶还没养息过来,那病秧秧的丈夫也在冬天一病不起没治过来,撒手西去了,七婶又成了寡妇。
这样的遭遇,七婶心里的苦自是不必说了,但这时东邻西舍、三村五里的又起了议论闲话,说七婶是扫帚星,命里主专剋男人,你瞧,不是已经剋死了两个丈夫一个儿吗?山村里人的是信这个的。这下可好,才刚二十三岁的七婶再嫁人,是没有男人敢要的了。再后来,連这丈夫家的大伯哥小叔子也担心起来,怕她呆在这再剋死人,那还了得?几个兄弟一合计,又想七婶占的那口屋,屋里的财产,便今日明日地要赶她走,逼得七婶只好拖根棍挎个篮子要饭过活。
消息传到七婶的第一个婆婆耳朵里,两手一拍落下了泪:“这还行,还叫俺那媳妇没活路了!”便跑去,将那几个兄弟一顿数落,拉着七婶往外走:“回咱家去,有我一口吃的,就叫你饿不着!”
就这样,七婶又回到了七叔家。这时,七婶的公公已经过世。七婶的婆婆心慈在村里有口碑,还有一样讲究,是从她的婆婆那里学来的,就是信佛,供奉菩萨像,初一十五忌腥,吃素,拿个蒲团在菩萨像前打坐念经。先前还做的马马虎虎,男人没了,便将这事做的极认真。七婶和婆婆两个一老一小寡妇在一起,没话说,便常常说起这。七婶问婆婆吃斋念佛的好处,婆婆便说:“啥好处,找件营生干呗。”七婶有过两次婚变,也生过孩子,做女人的事都经过了,苦也受够了,便把再找男人生孩子过日子这山里女人一辈子就干的事,看灰了,看淡了,孤灯寒夜长,也想找件营生干,便也跟婆婆学起了吃斋打坐念佛经。
婆媳俩个寡妇在一起,看大了孙子看重孙,倒下空还要供佛念经,自找忙地熬日头,七婶直把婆婆熬下了世,也将自己熬白了头。自婆婆过世后,她的日子更清淡,吃斋念佛的事做得更认真,不是初一十五了,而是天天都吃斋,都念佛。念佛心静,粗饭养人,倒也把身体养得硬硬朗朗,如今八十岁的人了,还能提能耙,靠地里来地里去养活自己。
日子就这样一日日过着,七婶正在一步近一步走完她的一生。不想这日,却出了件七婶意想不到的事体:村里的霞儿姑娘来要拜她为师学供佛念经。
这霞儿姑娘是这几年村里人公认的能人儿,自中学下学后,就在那山外的城里混,据说是混得非常好,嫁给有钱的人,啥福都亨过的。不想几年过去后,却回到这山沟说啥也不再到那城里去了。
七婶听霞儿要拜师学供佛念经的话,当即不依,说:“闺女,俺这是没法。”霞儿便答:“俺也是没法。”“俺是受够了苦。”“俺也是受够了苦。”“俺是看透了。”“俺更看透了。”“俺不收你。”“俺就来。”“俺不让你来。”“俺住下不走了!”
就这样,霞儿和七婶住到了一起。白日里,村里人见她俩一老一少一块到坡里干活,夜晚一块在灯下菩萨像前打坐念经,只是俩人嘴里咕咕哝哝谁也听不出她们念的是啥,只是那一老一少两个女人的身影,映在窗口直到很晚,很晚。
看到这情景,村里人都说,这是啥事?想得头痛都想不明哩。
七叔在家是老小,到十三岁还一直跟娘睡一炕。成婚花烛夜,一帮嫂子们嘻嘻哈哈将他拥入新房,关上门,还从外面挂上锁。七叔哪知道这个,哪离得开娘,哪习惯和愣丁冒出的一个大姑娘单独在一屋?便要跑出找娘。门打不开,急得又哭又叫,惹得娘和嫂子们在外笑得更欢。看看天晚了,七婶将他拉到炕上,盖上被,七叔便头顶崭新的被,站在炕上跳脚哭闹,跺得土坯炕咚咚响。惹得七婶哭不得笑不得,早晨红肿着两眼,见到婆婆不敢抬头。七婶的婆婆很是宽厚心慈,笑笑对新过门的媳妇说:“他还是个孩子,过几年大大就知道了。”说得七婶脸更红。
只是七叔天天晚上要找娘,天天晚上顶着被子跺土炕,一闹半宿。七婶无法,也只把他当孩子看。这日傍晚要吃饭,婆婆让七婶到街上把还在和那帮小伙伴闹捉迷藏的七叔叫回。七叔滿脸是汗喘着气跑回,没想在天井的饭桌前一下绊倒了。七婶紧前一步去拉,并冒出一句:“嗨,我儿,跌痛了吗?”七婶没想过啥,妯娌们早笑得前仰后合,眼里流出了泪,引得公婆也忍不住捂嘴偷笑。
七叔家人口多,靠种着几亩山薄地和几棵柿子、软枣、梨山果树过活。转眼秋天到了,山果下树了,七叔便跟爹挑着山果担,到六十里外的县城卖掉,好换几文称盐打油的钱。这日七叔跟爹去后,半夜才回来,人饿坏了,也累坏了,等不得娘和媳妇赶起给热的饭,就着凉水先啃了几块地瓜,吃了几个柿饼。再要去吃饭,那肚子疼得便直不起腰。这一疼就好几天,吃了抓得几副草药也不管事。这晚,疼得在炕上这头滚到那头,顶破屋顶地嚎叫。到下半夜安静下来,却两眼一瞪,再也不喘气了。
七婶过门几个月,两口人生活是啥样还没过,就成了寡妇,心中不免悲伤,半夜半夜地眼泪不干。好在公婆是很开通的人,说不能误了媳妇一辈子,转个年头,便帮她在邻村找家人家,送七婶改嫁了。
这七婶是结过婚的人,这新找的丈夫便不是那么完好,年龄大几岁不说,身体还有病,长年弓着腰黄着脸。七婶嫁去不到一年,挺起大肚子要生产。不想却是难产,在炕上挣扎喊叫半天,生下个男孩,却是死的。这一番折腾,七婶还没养息过来,那病秧秧的丈夫也在冬天一病不起没治过来,撒手西去了,七婶又成了寡妇。
这样的遭遇,七婶心里的苦自是不必说了,但这时东邻西舍、三村五里的又起了议论闲话,说七婶是扫帚星,命里主专剋男人,你瞧,不是已经剋死了两个丈夫一个儿吗?山村里人的是信这个的。这下可好,才刚二十三岁的七婶再嫁人,是没有男人敢要的了。再后来,連这丈夫家的大伯哥小叔子也担心起来,怕她呆在这再剋死人,那还了得?几个兄弟一合计,又想七婶占的那口屋,屋里的财产,便今日明日地要赶她走,逼得七婶只好拖根棍挎个篮子要饭过活。
消息传到七婶的第一个婆婆耳朵里,两手一拍落下了泪:“这还行,还叫俺那媳妇没活路了!”便跑去,将那几个兄弟一顿数落,拉着七婶往外走:“回咱家去,有我一口吃的,就叫你饿不着!”
就这样,七婶又回到了七叔家。这时,七婶的公公已经过世。七婶的婆婆心慈在村里有口碑,还有一样讲究,是从她的婆婆那里学来的,就是信佛,供奉菩萨像,初一十五忌腥,吃素,拿个蒲团在菩萨像前打坐念经。先前还做的马马虎虎,男人没了,便将这事做的极认真。七婶和婆婆两个一老一小寡妇在一起,没话说,便常常说起这。七婶问婆婆吃斋念佛的好处,婆婆便说:“啥好处,找件营生干呗。”七婶有过两次婚变,也生过孩子,做女人的事都经过了,苦也受够了,便把再找男人生孩子过日子这山里女人一辈子就干的事,看灰了,看淡了,孤灯寒夜长,也想找件营生干,便也跟婆婆学起了吃斋打坐念佛经。
婆媳俩个寡妇在一起,看大了孙子看重孙,倒下空还要供佛念经,自找忙地熬日头,七婶直把婆婆熬下了世,也将自己熬白了头。自婆婆过世后,她的日子更清淡,吃斋念佛的事做得更认真,不是初一十五了,而是天天都吃斋,都念佛。念佛心静,粗饭养人,倒也把身体养得硬硬朗朗,如今八十岁的人了,还能提能耙,靠地里来地里去养活自己。
日子就这样一日日过着,七婶正在一步近一步走完她的一生。不想这日,却出了件七婶意想不到的事体:村里的霞儿姑娘来要拜她为师学供佛念经。
这霞儿姑娘是这几年村里人公认的能人儿,自中学下学后,就在那山外的城里混,据说是混得非常好,嫁给有钱的人,啥福都亨过的。不想几年过去后,却回到这山沟说啥也不再到那城里去了。
七婶听霞儿要拜师学供佛念经的话,当即不依,说:“闺女,俺这是没法。”霞儿便答:“俺也是没法。”“俺是受够了苦。”“俺也是受够了苦。”“俺是看透了。”“俺更看透了。”“俺不收你。”“俺就来。”“俺不让你来。”“俺住下不走了!”
就这样,霞儿和七婶住到了一起。白日里,村里人见她俩一老一少一块到坡里干活,夜晚一块在灯下菩萨像前打坐念经,只是俩人嘴里咕咕哝哝谁也听不出她们念的是啥,只是那一老一少两个女人的身影,映在窗口直到很晚,很晚。
看到这情景,村里人都说,这是啥事?想得头痛都想不明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