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是我的故乡,也不是我的那盘菜,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在这个城市发现更多美好,和感受它们,这些“它们”中,包括京剧。
作为南方人,从小就算外公多么喜欢京剧,我都还是不爱听的,觉得依依呀呀的有个什么意思啊,一口气半天唱成那样,真觉得没劲,太沉闷了。对,就是沉闷。好多东西,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只是在当时可能不适合罢了。任何事物,也许都没有什么好或者不好的,只有适合不适合。
因为被一个爱好京剧的朋友带着听了几次,居然渐渐的听出点道道来了,以至于过年时我守着央视文艺频道的曲艺春晚看得很认真。回头来再整理整理年前看的一台京剧表演的照片吧,再度回味那些充满韵味的唱腔,也让大家一起看看这些京剧大腕的真面目。
京剧的韵味,我所感受到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分类的表演艺术,按照男女区分开,女角部分,青衣,花旦,花衫等,男角部分,花脸,老生等。都各有其鲜明的特征,就好像我们给一株植物分类的时候,会分成根茎叶花朵果实这些部分一样,这些不同的角色划分就组成了所有表演所需的各类角色。每类角色都有其特别的表演风格。要具体说清楚,我肯定还差得太远了,只不过看了几次表演而已,才刚开始感知到京剧的美好。
京剧表演,大多都会用武戏开头,打斗场面热闹精彩,那功底可都是十成十啊!

会去看这台京剧表演,一大半是冲着梅兰芳的传人梅葆玖而去的。梅兰芳是一个传奇,而陈某人拍得梅兰芳却是一个大悲剧(之所以说是杯具不是说他把片子拍多坏,而是他把我迷恋多年的偶像黎明拍得如此难看,以至于我居然就不迷黎明了……)。梅葆玖的名头在这部戏的拍摄中,经常会被抬出来炒作,以至于我对这个老人充满了好奇,八卦心态的好奇。但是对于一个能够作为梅兰芳的传人,把梅派传承下来的人,怎么说,也算是辉煌之后的另外一种闪耀,我们已经没办法再看到梅兰芳的现场表演了,那么看看梅派嫡传的表演,也算是满足一下好奇的心理吧。

这位清朗的老人就是梅葆玖,可以想象得到他已经年逾七十了吗?可以想象得到他的嗓音能够绕梁不绝吗?在去之前我甚至都揣测这场表演的他只是挂名出来走过场而已,但当听到他洪亮的声音响起,贵妃醉酒的段子“海岛冰轮”就那么在剧场中开始环绕,真的是沉醉了。我一直不知道这段就是贵妃醉酒中的,也不知道原来这就是梅派的代表作,可是这么听了下来,觉得都不可能是别的流派作品了。那种圆润华丽的唱腔,听过才知道原来可以这么动人!

朱虹的白蛇传,扮相很美丽哦,唱腔也是很清丽的。
侯宇的杨门女将,这一段是我非常喜欢的唱段,很铿锵有力,相当感人。

国家京剧一团的团长,于魁智。这个名字我觉得很熟悉,也许是外公或者谁喜欢听他的唱段?
孟广禄,唱花脸的。之前我在北大的百年讲堂也看过一场表演,有个年轻的花脸演员,和孟广禄有个很相似的细节,就是上台后会对乐队行礼致敬。这个动作让人好感度直线上升,但凡对身边合作的人有足够尊重的人,都是我也会尊重的。

这个唱段,好像是曲艺春晚也上了,也是他们,张剑锋和李晓培。断密涧。我的言辞拙劣,形容不出这些唱段究竟好在哪里,就只知道在听的时候跟着听了进去,跟着打拍子,听到精彩处,会忍不住大喝一声“好”!

这是裘派的裘继戎,他带给我的震撼倒是不如裘云那么深。裘云是个女人,却也传承了裘派的花脸,一个斯文的女人唱出那么雄劲有力浑厚深沉的声音来,相当的让人惊讶。
可以看到,都有现场乐队伴奏的,京胡,二胡,月琴,琵琶,鼓……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乐师搭配?好像是这样的。记得以前看汪曾祺的《云致秋行状》中,就有写到那些京剧大腕大多有和自己搭得最好的乐师,可能是二胡,或月琴等。

这是李胜素和于魁智,他们合作了一段。
还有一个人的片子漏了拍,回想起来也是正常,是谭派的传人谭正岩,他的嗓音清亮,简直就是“祖师爷赏饭吃”,没得说了,那种清亮的嗓音是我从来没听过的,如此华丽,简直可以穿云。
(这篇只是随手记录一点杂感,不算什么成文了。主要是为了发图片给某位要求看图的牛童鞋看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