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弦歌如水
弦歌如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17
  • 关注人气:2,4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我同游安阳

(2007-07-30 10:53:48)
分类: 风唱景游
 穿越千年的沧桑,请与我同游安阳
 
安阳之殷墟片段游记
                           
    认真说起来,安阳殷墟这段文字,早该写出来了的,因为早已答应过某位朋友专为他写一写这段游程。现在总算可以挤出一点点空档反刍当日行程,让思绪再度回到那飘荡着千年历史的故地,再次感受当时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一切。
 
    殷墟,在河南省的安阳县。也许现在也升级成为市了吧,说不准。小时候历史教科书上都是写的安阳县城来着,姑且这么看着就是,反正那个城市规模也很小,开车随便晃悠就转个遍了。
 
    与其说安阳因为殷墟而得名,倒不如说安阳是因为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就了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让现在的安阳,也从沉寂的县城,变成了拥有“联合国世界遗产”的一个闪光点。
 
第一张,甲骨文发现地之标志
与我同游安阳
    甲骨文是一种很有趣的文字,汉字从远古至今的每一个演变,都深深烙印着当时的时代背景。演变至今,却渐渐的变得除了实用之外,少了很多为文的乐趣。略觉生硬的简化汉字,是真的扼杀了太多关于中华文明对孩子产生启迪的机会。对照甲骨文或者繁体字去学习,孩子也许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都会要大多了,毕竟,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而不是表音文字,如果失去足够承载含义的外形而一味追求简单,这种文字的精髓其实也就被践踏了。走一遍殷墟看一看远古时候的甲骨文,心里也会也有些对汉字没落的感慨吧。
 
第二张,甲骨文长廊
与我同游安阳
     这是一条很有意思的长廊,不仅成人会看得绕有兴致,就连小孩都会被其中生动的甲骨文所表达的那些含义而深深吸引住。游览期间,7岁大的侄儿手拿纸笔,对着长廊上那满墙甲骨文,不停的找他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者觉得好玩的字,描啊画的,极其认真。他找出了自己的姓氏,母亲的姓氏,还有很多日常的吃喝拉撒之类常用字,高兴得咯咯笑着,拿着画满甲骨文的字向他的父亲显摆:)
 
第三张,是殷墟的朱红大门。
与我同游安阳
    这张图片上,朱红色的大门鲜艳的立在视线之中,把现实和历史隔离开来,用一种浓墨重彩的风格,不知道是为了强调还是为了保护,或者是为了警示。而大门上的那行字“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才是殷墟景区的全称,之前我提到的甲骨文都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整体来说,这里现在展现的是一段过去了的历史,用墓葬的方式,用那些已经把时间凝固停留在了千年前的物品,让今天的人看到了过去。有墓坑的复原,有宫调遗址的复原,更别提还有那些举世闻名的文物了,比如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陈列在地下的博物馆里,那边不允许拍照,所以不能上图,很遗憾。还是翻回儿时的历史教科书吧,很多文物名字可都是当年必考的内容,清晰记得的有司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阳出土),有四羊方尊(湖南浏阳出土)等等,可见弦歌曾经也还是个很认真的学生哦^_^
 
第四张,这个龙型的装饰图案,巨大无比,好像就是殷墟的标志。记得在门口买的明信片上就都有这个图案来着。
与我同游安阳
    令人郁闷的是,我在殷墟给自己寄来的明信片居然都没收到……没天理啊:(
 
第五张,弦歌的高跟鞋:)
与我同游安阳
    因为是沿着京珠高速从广东到北京,压根也没想到会一路走走停停看风景,所以我随便穿了双很淑女的高跟鞋就上路了,结果在殷墟里游览的时候,走得那叫一个痛苦啊!都要一瘸一拐了。最后一咬牙,淑女范儿不要了,反正这游客不多下回再碰见的机会基本等于零,丢脸就丢脸吧——我脱下高跟鞋拎在手里,打着赤脚在殷墟里走来走去,这下可轻松多了:)
    休息的时候,把鞋子搁在了栏杆上,顺手拍了一张,看看,这就是我的鞋~
 
第六张,墓室复原效果
与我同游安阳
    在烈日黄土之间穿行,以至于我不得不脱下高跟鞋赤脚行走,就是为了观看象上面图片那样的墓室。一排排一列列,里面有各种不同的物品,人或动物的尸骨,器物,车马,兵器等等,而野草也静静的在这些墓室中生长,鲜艳的绿色对比着苍白的尸骸,带来的视觉或者心理上的冲击感极其强烈。元曲中有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大概就是这一幕场景的最适当背景音乐。
    暗自庆幸的是,自己现在虽然不能算是多么多么自由无拘束的,但起码对生活的把握,很大程度上能够由自己决定了。所以,能够做出或逃避或迎接或抗拒等各种选择,而不会只能被动的等待成为牺牲品。弦歌自己,是Beyond的fans,那个Beyond席卷月坛的年代,他们的歌里充满了勇气和斗争的精神。看着一幕幕也许是历史也许是现实的悲剧在他人的故事里发生,永远都会告诉自己,记住这些,远离这些。“我有我心底故事,亲手写下每段得失乐与悲与梦儿”。
    历史是这样的一种东西,给人用来参考,借鉴,并且用来打破的。那些发生过了的,也许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同样的局面出现在了现在,当事人不想重复历史,没有什么不可改变的,我知道人力有限,但更确信,真正用心去做了,做不到的事情真的不多。有时候需要的是换个角度,有时需要的是先舍弃一些其他,比如舍弃面子脱掉高跟鞋打赤脚,就也能从容舒适的游览殷墟了。
 
第七张,殷墟公园一角
与我同游安阳
    殷墟是遗址公园,因此也具有一些园林绿化修葺设施。在低矮木栏杆里面那片比别处稍高的黄土,就是过去宫墙宫殿的夯土层,粗大木桩好像显示的是过去宫殿里立柱的位置。除了风吹日晒,再也不会有其他原因来改变这里了。栏杆外是游人可以小憩的长木椅,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投射在木椅上。
 
第八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张。
与我同游安阳   
    地下博物馆的入口处,有一条不算太长的走廊,走廊的一侧是墙壁,上面有一些介绍文字。走廊的另一侧连着天井,有一道厚重的深蓝色玻璃墙把室内室外分隔开来。玻璃墙是由很多块方型玻璃一格一个拼接成的,中间的几块玻璃格子上各写了一个甲骨文的文字。讲解员告诉我们说,这几个甲骨文的文字,是至今都完全无法辨识含义的,就如同天书一样神秘莫测。
    热烈的阳光从现实中照下来,斜斜的插入天井,打在玻璃墙上,然后把玻璃墙的格子以及那些字,都幽幽的投射在了冰凉的地下博物馆走道上,不知这是特别设计出的效果还是无意得到的。地下博物馆里冷气极强,蓝色的玻璃影子投射至地面更是倍觉清冷。边缘略有些模糊的甲骨文,亮亮的阳光在文字上跳跃,就象一些象征的符号,挣扎在历史和现实汇聚的洪流中,无人能够辨识其意,只要一场雨,就会不再有。
 
    这一场的安阳,邂逅了千年前的文字,千年前的残酷,千年前的伟业。那些曾经多么壮阔的史诗,最终落在我这个游客眼里心里,也就是些许勾留,数点思绪。所以啊,只有当下,没有永恒。
 
    过去从来不曾存在,未来也永远不会再来。
 
 

后记:
    一般我旅游,对自然风景的喜好远胜对人文历史景观的感觉。历史是太主观的东西,不同人看法差别太大。而且,我不相信那些不是亲眼所见的东西。自然却不同,以真实的几乎没有偏差的形象,直接的呈送给了每一个看到的人。同样的日出日落,同样的云起云消,同样的山水秀美,同样的石峰嶙峋。
 
    喜欢一丁点实际的温度,胜过无数句热切的耳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