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北到漠河

(2011-12-26 22:44:53)
标签:

漠河

北极村

北红村

神州北极

中国最北点

黑龙江

驴友

文贰

杂谈

分类: 周游四海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去漠河。

早知道漠河那里没有常人眼里的风景,风景需要反差,在东北人眼里,东北之北,并不是多么不一样的东北,虽然更远,虽然更冷。

每个东北人的生命中,都保留着一个关于冬天的寒冷记忆,漠河,应该是那个可以把寒冷唤醒的传说。

如果不是一路迎着冬天前行,哪怕是东北人,也早已经把冬天抛在了身后。

心向往着冬天,就渴望着身体和冬天的亲密接近。只要在路上,不需要寻找,总会有些发现刻骨铭心!

 

             

         最北点,让自己站成寒风里的石牌

 

 

一路向北到漠河

   公元2011年的冬至时分,站在中国最北的地方,文贰用身体迎候着冬天的真正降临。冷冽的寒风击打着着身躯,漠河的风景眼睛看不见,只可以用身体感受,“中国最北点”的石牌矗立在那里,石头是冰冷的,冰冷的石头不会感受冬天,火热的心,温暖的皮肤,赤裸在冬天里的寒流里,冷和热的反差就产生了风景。

赤着膊站在冬天的风里,把自己站成一座最北点的石牌。

赤裸的身躯是风景,没有人工衣物阻隔,冬天才带来更加真实的体验,把自己赤裸成石牌,就要让寒风肆意的雕刻,雕刻成冬天的一部分,在寒风里真正感受过了,冬天的刺青隐含在皮肤里,冬天就会深刻的印在内心里。

为风景而来的人难免失望的离开,为自己而来的人欣喜的把风景留存在心里。

眼睛所见的不一定是风景,风景是那些通过眼睛直达内心的东西。

最北点,向北望。

漠河,不是没有风景。

冰封大河,冬天似乎阻止不了时光的流淌,更阻止不了思绪的蔓延。

漠河的风景在对岸,不管那里曾经和文贰的同胞们多么亲近,可如今那里是异国的土地。

对着隔河的土地,欲滴的不是文贰的垂涎,而是心底流出的伤感的泪。

一路向北到漠河

   那里森林茂密,是泽被子孙的沃土,遥远的村庄炊烟袅袅,是一代代人不忍告别的田园,那才是文贰理想中朝思暮想的旅游胜地。

一旦失去,哪里还能巡回?

回过身来,祖国的山岗上树木稀疏,早已经见不到粗壮的树木。道路两旁,只是胳膊粗细的白桦树,白桦树不是文贰,所以白桦林不知道,他们的脚下,曾经古树参天,文贰不会真的成为寒风里的石牌,所以文贰不敢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当白桦林也消失殆尽的时候,这里会不会变成塞北的舟曲。

一路向北到漠河

   文贰成不了守望漠河的石牌,即使成了石牌也守望不住漠河的山水。

寒风中,谁听见了文贰饱含热情的呼喊?

漠河,留给子孙后代的不应该只是冬天的冷,还应该有冬天的风景。

         

       领导们,你们就是漠河最寒冷的冬天

 

司机要带文贰们去圣诞村。

北极村里出现了圣诞村?文贰大惑不解,向司机询问,司机解释是滑雪场,文贰仍是不解。

后面突然警笛大作,一声紧过一声,在雪野里显得尤为凄厉和恐怖,原来是现在版的“回避”、“肃静”,官老爷的车队来了,司机们赶紧的停在了路边,唯恐避让不及。

车队呼啸着过去了,一行人心有余悸之后便是愤愤不平,不期而遇的领导们破坏了一路上的好心情,也大煞了一路上的好风景。

还是继续赶往圣诞村吧。

一路向北到漠河

   文贰要去的圣诞村居然就是领导们要去的圣诞村。而且领导们比文贰更有理由去那里,那里早已经被领导们立了一块大大的牌子“冬至文化节开幕式”,一片白雪堆成的西方城堡里,灯光扑所迷离,闪烁得文贰眼花缭乱,直把圣诞老人手里的物件看成了一盘中国水饺。

领导们要玩开幕,文贰们便像绵羊们一样被从一个个避寒的房间内驱赶出来,直到躲进一座临时工棚里,跟工人们一起烤火炉。

黑暗很快就追着领导们来了,灯光即将点起。领导们的脸又要被照亮了,可他们只能留在文贰和驴友们的背影里。

圣诞村里,,留下了领导,和一群又一群为领导们服务的人们。

感谢漠河的领导们,是你们让文贰领略了漠河最寒冷的冬天。

堆砌的文化是见不得阳光的,留不住的还有那些来来去去的领导们。

只是拜托你们,千万别再带走漠河的那些树。

树属于人民,领导,总有一天,也会回归人民。

 

 

     冬天里,心里有一种温暖叫“长春”

 

 

边境线上,车队的一辆车抛了锚。

一辆车拖拽着了故障的车辆,其它的车辆走在了前面,文贰乘坐的那辆车尾随护送。

终于在一处长长的山坡前面,拽车的被拽的都停了下来。

几辆车上的驴友终于真正做了一次拉车的驴。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先是推走了前面的车辆,然后是连拉带拽的挪动后面的车,走走停停的折腾下来,每个人身上都冒了汗。

临近目的地北红村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生理反应:饿。才发现这时候已经快到下午一点钟了。

走进屋里的时候,七位驴友正坐在桌子旁边,眼巴巴地瞅着桌子上已经摆上的几盘菜,这时候其它两桌的驴友早已经吃完了,只有他们饿着肚子一直等着拖车的人归来。

回来的人加上等待的人,总数达到了十五人,显得桌上的几盘菜少得可怜。于是大家约定:不到饭菜上齐,谁都不要动筷子,免得几筷子下去风卷残云、盘盘见底。

似乎是生命里最漫长的一次等待。

一位患糖尿病的驴友挺不住了,自己偷偷跑出去找地方买吃的。

比等待更让人难忘的是,等大家都离开桌子的时候,几乎每盘菜都没有见底。

有一种浪费,不仅让人容忍,更让人感动。

北红村里还没有通电,这时候的农家房间里却闪耀着文贰终生难忘的光明。

一路向北到漠河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却一直长留在心里。

不管来自鞍山,还是长春吉林,在最寒冷的地方,你们对得起“长春”这样一个温馨的称谓。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一路向北到漠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