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岭风雨大穿越(下)

标签:
穿越登山蛟河老爷岭驴友旅游 |
分类: 周游四海 |
顶峰是另一个起点。
下山的路不会比上山的时候好走,这点在登上主峰之前就已经预见得到。
有人说,白天天气好的时候,下山最快要两个多小时,这样漆黑的夜晚,这样恶劣的风雨天气,多久能到山下,谁心里都没有底,还有一点担心,谁都不愿意说出口,担心说出来就会一语成谶:下山的时候再走错路怎么办?
山中传来了黑熊的叫声,男队员开着玩笑,女队员吓得声音发颤:那真的是黑熊吗?我想起来一句广告词:熊出没注意。
黑熊的危险似乎很遥远,何况我们不能确定那遥远的叫声是不是黑熊发出的。我心里却有一种担心或者说庆幸:风很大,雨很急,没有雷声,如果遇上的是雷雨那该怎么办?没有树木的山顶,我们就是闪电的目标,何况山顶的树木,很多就是被雷雨击毁的,真的有雷雨,除了收起雨伞等物品外,加快速度行军外,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时令已过了立秋,雷雨虽然少了,但并非完全没有,没遇上雷雨,真是幸运。
脚下是深一脚浅一脚的稀泥,早已经没过了脚踝,除了穿着高帮防水登山鞋和雪套冲锋裤整套组合的鞋里没有进水外,其余人的鞋里鞋外全被泥浆包围着,防水的不防水的登山鞋鞋,最后大都没有摆脱里外全是泥浆的结局,再不小心摔上两个跟头,全身上下便弄得浑如泥人。
带多了装备,登山费劲,带少了装备,下雨遭罪。
装备重要?安慰更重要!
最大的安慰,就是回家的信念,如果说登顶之前,家的温暖还隔着一座顶峰,那么下山的时候,家的感觉就在眼前,每往前艰难地挪动一步,离家的距离就会更近一些,心中那份家的温暖驱散着击打在身上的风寒,那个多次要哭的女队员已经盘算着回家喝酒还是喝糖姜水了。此时此刻,家的概念,不仅是暖暖的灯光,更是一碗滚烫的糖姜水。
家在远方,队伍在身边,家是遥远的安慰,队伍是眼前的温暖,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队伍啊,五颜六色,在白天里,他一定像极了老爷岭满山的鲜艳的蘑菇,那就是老爷岭最有性格的山花。头灯闪耀,我们的队伍是装点山梁的山花,我们感受着老爷岭挽留的盛情,我们也感染着老爷岭骨子里散发出的那份坚强。
队伍看起来如同散兵游勇,可队伍既没有垮更没有散,如同前后呼应的一字长蛇阵,对讲机没有了信号,大家就用喉咙联系,用灯光联系,以灯光为中心,三三两两的队员结成了互助组,相互搀扶、相互照顾,一个队员因为过于寒冷,冻得脸色苍白,浑身哆嗦,和他一起来的队友为他找来一块塑料布裹在身上,两个人驾着他的胳膊往前走,闻信赶来的队长把巧克力饼干和水塞到他嘴里,他才慢慢缓和过来。
队伍因为相互照顾走得更慢,队伍因为相互照顾走得更快。
队伍是保护每个人的最好装备,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夜晚,没有人愿意离开队伍,穿着全套的装备,一个人走在高山的风雨中。
海拔800多米的时候,队伍突然停了下来,找不到路了!停下了身体很冷,心中的担忧让大家感到更冷,唯一的GPS失灵了,漆黑的夜晚,没有辨别方向的参照物,很多人做好了走到天亮的打算。
原来是虚惊一场,队伍继续前行。
“星星!”有人在喊。大家抬头望去,星光点点,雨已经停了,耳边传来队长和客车司机通话的声音:“请你把车烧热,我们快要下山了!”
夜里12点多,经过28.6公里的大穿越,我们终于登上客车,此时距出发时的8点半,已经超过15个半小时。
再有两个小时,城市的灯光就会闪现在眼前。
撤下去有撤下去的理由:一次的功亏一篑算不了什么,虽然遗憾,
山就在那里,总会有许多的机会登顶。可登顶带给我们的人生体验却难以复制,有人因战胜困难而增添自信,风雨中老爷岭考验过了,还有什么山不能登?有人经历了磨难选择了放弃,人不应该强人所难,更不应该强己所难,曾经到达过自己所能到达的最高的高度,就已经足以宽慰此生了。
风雨老爷岭,经历过磨难越多的人,回味就会越久远,留一份骄傲在心中的时候,也要说一声感谢:谢谢你!队长对于我们是个人的体验,对于你来说,却是双肩的责任。
与众不同的经历,让我们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