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土山上,耕牛们的田园生活

标签:
登山户外驴友西土山田园游记旅游 |
分类: 周游四海 |
一路上随处可见的牛粪堆告诉我们牛是这里的常客,到了山顶,视野豁然开朗,那里是一片名副其实的高山牧场,青青草地上点缀着黄色和白色的小花,耳中悠扬的铃铛声随风传来,眼前牛和马在三三两两的吃着青草。这画面让你觉得真实,真实得得让你怀疑自己是在梦游,因为在吹过脸庞的风声中,你都能真切的感受那里面掺杂着牛马们的呼吸,走在都市的大街上的时候,烟尘飞舞中你已经许久感受不到那样的真实了;那画面又让你感到虚幻,虚幻得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了一副山水画图,一树繁花下面站立着一头黄色的耕牛,那样的画面又岂能是名车靓模们所能比拟?当人自称为兽的时候,未必比兽有更多的艺术细胞。
这样的田园是我们一直向往的,可是找到了田园,我们就能拥有它吗?
我们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牛和马们,牛和马们也在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们。对于田园里牛和马来说,我们是不受欢迎的异类,对于田园来说,我们同样是不受欢迎的异类,我们向往着田园,我们寻找着田园,而我们却常常成为田园的终结者,田园,何时能使人真的变得圣洁?
牛和马们没有那么多的思考,也没有那么多的欲望,所以它们的田园简单而纯粹。
我们从陶渊明时起,便开始向往的田园生活竟然在这些耕牛们身上轻松地实现,因为我们的脚步太沉重,遥远的田园并不能卸下我们身上的行囊,我们身在田园、假装潇洒的时候,心中未必不留恋那份繁华,牛在田园里,是否就真的悠然自得了?我不是牛,不能知道牛的真实想法,我想,牛在田园里的时候,它们应该是洒脱的,它们的洒脱不需要伪装,看看那头撒着欢儿吃奶的小牛犊,它的欢乐何其纯粹,那是我们童年里纯粹的田园记忆。
烈日西下,我们离高山牧场而去,告别我们的田园会更像一个田园,那里,牛和马们又该拥有着清风朗月,话语虫鸣了。对于田园来说,我们似乎永远是一个灰溜溜的过客,远不如那些牛和马与田园那么相得益彰、鱼水相欢。
我们回归都市的路上,遇到一个村民正赶着几头牛上山,我大为诧异,村民解释说,要把几头牛赶上山去,原来,不论是人还是牛,要想真正做到心无旁骛的归去来兮,还真的不容易,我想起来小的时候,村里的人为了节约饲料,在冬天里,总是要把牛赶进山里去,让它一整个冬天都自己在山里面觅食,而到了春天耕种的时节,那些耕牛总是自己跑回来,承担起农忙的重任,那时候起,我就一直不理解牛的做法,放着外面好好的逍遥日子不过,偏偏要自己赶回来受苦。
直到我听说了一个故事,我才似乎有了点答案的轮廓,故事说,有个大型屠宰场,在机器化屠宰牛的时候,总是把牛赶到一幅巨大的草原画卷前面,再放出优美的乐曲,牛便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美妙感觉中被流水线宰杀切割包装。
优美的田园风光离死亡竟然近在咫尺,对那些肉食牛如此,可这些耕牛们呢?田园是暂时的,它们的生命属于耕地,离开了耕地,它们便不再是耕牛,而是肉食牛,而一旦成为肉食牛,眼前真实的田园也会成为屠宰场里画上的田园。
这不是耕牛的智慧,而是自然的法则。
不论是画上的风光,还是自然的田园,都是一时的幻觉而已,幻觉带来的快感总是暂时的,你可以享受快感,但不能拥有快感,就像我们登山,来了注定还会要走,不能永远留在山上便不能说拥有和征服,不管走了多远多高的路来到高山之巅,终究我们还是要走回自己的位置,那里有的是最真实的感觉,只是我们真实的感觉里面,常常有着那些大山的影像,当大山的影像映现在脑海里的时候,田园离我们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