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爬向顶峰

(2010-02-28 23:26:45)
标签:

驴友

四方顶子

户外

登山

游记

大雪

旅游

分类: 周游四海

爬向顶峰

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两个画面:一个是青藏高原上的朝圣者,一个是托儿所里的孩童,今天,面对眼前海拔一千两百多米高的雪峰,我们匍匐在地,终于体会到什么是爬山。

积雪很深,登了一个冬天的山,都没有见到这么深的积雪,当春天已经来临的时候,这样的雪便如同是冬天留下的最后盛宴,一脚踩下去就是齐腰深,既抬不起脚步,又很难蹚雪前行,因为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在积雪上面结了一层硬壳,而它的硬度又不足以支撑人的体重,前行变得超乎寻常的艰难,看起来如在眼前的顶峰变得遥不可及,每前进一步都在侵蚀着再迈出一步的信心,终于,驴友们在一次次的跌倒又爬起中产生了灵感,爬行比直立行走的效率更高,这在平地上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爬向顶峰
   爬行可以分摊体重,两只手握住登山杖,两腿分开跪着,交替挪动前行,那姿势如同游泳时的蛙泳,两腿分摊着积雪的受力面积,不至于像单脚踩上去一踩到底,就是向下沉陷,也尽量避免沉得过深,可就是这样,一不小心,还会因为双腿的受重不均或是雪层过软,时时让身体一陷到底,这时候,再想从原地爬出去,又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爬向顶峰

雪地攀登,最吃力的要数前方开路的领队,因为他不仅需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大家蹚出一条路,更是整个队伍的精神标志,队伍前行的最艰难的时候,大家看到的而不是顶峰,而是领队,领队就是移动的顶峰,群驴登山看头驴,头驴强则群驴强,一个个的攀登者爬行而过之后,雪坡上留下的是用一双双膝盖开出的战壕。

爬向顶峰

“我们是一群倔驴。”谁在喊着。

不错,这条战壕就是不屈的明证。

人屈下身来,有时候并不代表屈服,有时候,屈身表达的反而是一种永不屈服的倔强,有了今天的经历,我终于明白了倔强的“倔”字为什么是“人”加了一个屈服的“屈”字,原来这“屈”字是屈身的意思,就像今天的我们,双腿曲倒在顶峰之下的时候,心已经飞向顶峰。

爬行的前方是站起来,那里是顶峰,我们爬行就是为了在顶峰上站起来。

爬向顶峰
 

爬向顶峰
   坐在温室里回忆时,有人说,我们爬出了快乐,可爬行的时候,不会有人觉得如此的快乐,快乐是留着给回忆用的,爬行的时候,他们只会觉得很劳累,可再疲惫,他们也要一步步、一寸寸地爬上顶峰,他们知道,每向前一步就离顶峰更近,他们不只是为了顶峰,顶峰只是暂时的,可留给未来的快乐却是长久的,越是经过艰难困苦换来的快乐越是长久,长久得等长于他们的人生。

爬向顶峰
   如同天路之上的朝圣者,最神圣的时候其实就在朝圣的途中,如同托儿所里爬行的婴孩,他们当时的无忧无虑会成为整个生命的回忆。曾经屈膝爬向顶峰的这样一群人,他们可能不会记得顶峰,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爬向顶峰时的那份快乐!

爬向顶峰



 

 

                               2010年2月27日穿越四方顶子(海拔1269)、秃顶子(海拔1284)留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