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提人"

(2006-01-07 20:56:08)
标签:

杂谈

思想

评论

提人

分类: 神思疏虑

   书接上回,再说提人,虽说是言犹未尽,只是这次所谓的提人,非上文所谓的提人,这次的提人是指提拔人的意思.人生在世,如果不是万念俱灰,还有上进的念头和行动的话,就常常免不了提和被提,个人的荣辱起落,往往就系于这一提之间.

   刚毕业参加工作那阵,自己的热情高,发现自己工作的地方,改革的热情更高,改革的口号不断,改革的举措不断,把我这一介书生着实累个够戗,我虽然不懂改革,可改革需要我用笔去写下来,因为改革就是思路,改革就是经验,不落实到书面上,再好的改革就是一句空话.可经历的改革多了,我也就慢慢地悟出了一点门道,随着文字材料的封存,改革的成果往往成为挡案,可有一点却是实实在在的,那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干部都随着改革起起落落,改革给了部门和机构变革的理由,部门和机构的变化,直接体现在了人员的变化上,伟人不是有一句话,“路线确定以后,干部起决定性因素。”看来我们的各级领导,是把这句话真正的吃深吃透了,不管心里面有多少的私心杂念,不管背地里有多少的人情交易,公开里,所有的理由都是借着改革这个冠冕堂皇的幌子,即使你再有能力,你再有冤屈,也难以螳臂当车,阻挡住改革的巨轮.所以,善于掌握改革的风向的人是聪明的,当然,如何适应改革形式的需要,做到被提而不是被踢,其中的奥妙自然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明白了,也未必做得好,不光靠能力,还得凭实力,这实力包含的可就广了:诸如人脉,诸如家族背景,诸如经济实力...这需要理论结合实践的,我可没有办法说得明白.

   提人不光对被提者是件要命的事情,对于提人者未尝不是件挠头的事,要把一件根本就不可能纯洁的东西包装得光明正大,还要放在阳光下面炫耀,光是借了改革的名义还是不够的,那就是要堵住方方面面的嘴,找出一个平衡点,让各派人士即使不满意也找不出大的口实,如果全部提拔了溜须拍马的,任劳任怨工作的人就有了想法,那么事业要靠谁来支撑,立了这个坏风气,谁还会把心思用在工作上,领导向上面汇报的时候就没有了素材,这样的局面不是一个还指望政绩往上爬的领导所希望看到的,要想让大多数的群众给自己卖命,则任人唯贤的形象还是要保持的.哪怕仅仅是假象.可事情要是这样简单那就好办的多了,世上的官员岂不都成了包青天了,我们的领导往有很多的私心和私利,即使他没有更多的私心和私利,领导的领导也会有许多的私心和私利,作为一个统筹全局的领导,这些都是他不得不去考虑的,他的许多的弱点也是不得不被工于心计的人去利用的,否则的话,他的位置也会坐不稳的,更别指望被提了,你可以不去当领导,但当了领导这些事情你就不得不去考虑.

   聪明的领导自然有办法求得两方的平衡,就象取得PH值为7,达到酸碱度平衡一样,当然现实中的情况不是这么绝对的平衡,比如,领导刚刚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想做出一番大事业,加上初来乍到还没有更多的人情负担,自然更愿意多重用一些做事的人,如果领导暮气横秋,功成名就,上升的空间不大了,难免私心重了,想工作之外的事情就多了起来,会整事有关系的人就多了市场.提人的天平也就向着另外一个方向倾斜了.

    哲人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自然可以说:你不是领导,怎么知道领导提人的奥妙,既然我一介书生,随便说来,你也就随便听去,何必当真,博取一笑而已,真的灵验了,你也不必谢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提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