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履历表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一栏“曾用名”,这可让我有点犯难,不填是不是欺骗组织,填了又挂十漏一是不是也欺骗了组织,何况又只留给我添一个名字的位置,笔名算不算,绰号算不算,英文名呢?百思终得一解,那就是只要没在父母那里备案的,只要没有使用祖宗授权使用的姓氏,就一概不算。
绰号就不能说了,说得出口的只有大学时女同学叫的“大诗人”到现在我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名字,一直是女生在叫,而且是乐此不疲。要问这个名字的来历和有没有什么故事,我——不告诉你!不过,在诗人比较吃香的年代,就这样被这么多红粉佳人们甜甜蜜蜜地叫了四年,想不出事儿还真不容易。不说了,再说就露了。既然号称“诗人”就总得胡诌几首歪诗骗骗别人也骗骗自己,印成方块字的时候说是要用笔名,在寝室里我排行老八,干脆就叫“巴哥”好了,至于上网时派生出了“巴歌”,“霸哥”此乃后话,不说也罢。
换个新鲜的,英文名:Liddel,这个名字可有点年头,还是高中的英语老师起的,不写这篇文章,我自己都要忘记了,上大学的时候,来了个美国人教我们,自我介绍叫什么scott,,生在密西西比河边,我忽悠他说,我叫liddel,长在长白山下,这位老兄当即激动不已,做出了有缘万里来相会,它乡遇故知的表情,我却感到有一点遗憾,你们美国那疙瘩,怎么就不兴选科代表什么的吗,要不我不就就地提拔了吗?不过,在他眼里,我远比科代表重要的多,每次上课之前,他居然,先问我这节课讲什么,而且,在课堂上,每隔十分八分的,就要冲着我喊一嗓子:“Liddel,”那象大孩子一般真诚的目光里分明是在问我:这样讲行吗?最让我感动也最难忘的正是他的真诚,一次课堂,他应我要求,唱了一曲John
Danfer的《Take me home
countryroad》,把思乡的感情唱得淋漓尽致,直到现在,那令我感动的歌声还在我耳边萦绕,当时我就开始喜欢他了,可后来,他几次请我去他的寓所喝咖啡,我竟然没有去,原因?我也不知道,如果上天在给我一次机会,我会不怕安全局盯稍不怕同学嫉妒不为拉关系出国不和他兑换美元,只对老兄说三个字:好哥们!
工作了,手下一帮年轻人雄心勃勃地办了个栏目,叫《网中网》,我整天看他们的稿子,审他们的节目,却不知道网络有多大,QQ有多酷,实在有失颜面。干脆让人帮忙申请了QQ号码也一头扎进网络里,一看里面的人还真多,一下子,一百多万的人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让你应接不暇,可一接触,咋就都是一个职业的呢,派出所民警,真是千人一面,千人同声啊:你是干什么的?你多大了?你在哪里啊?想多说他都说不出来什么,再想说,对方打出来了:我们见面好吗?不好!我逃之夭夭。还还是去聊天室转悠转悠吧,我进了一个叫“三十以后”的聊天室,心想,这里面肯定是成人多,还真没有白来,进来就见一位女侠正和别人聊得起劲,真是字字珠玑,才女一个啊!仿佛李清照重生,又如苏小妹再世,我一看她的名字叫“孤寂的女鬼”,就起了个“颠狂的男巫”跟她搭讪上了,还真是一见如故,聊得甚是投机,可慢慢地我觉得不对劲了,我脑袋运动得不比她慢,可手却跟不上,她字打得飞快,我跟得十分吃力,渐渐的,女尊男卑的感觉强烈起来,找了个借口,对她说了声“3166”,就落荒而逃。第二天,我在邮箱发现了她给我发的e—mail,称“秦先生,欢迎常来那个不知名的地方来坐坐。”怪不得那么厉害,看来不是斑竹就是管理员了,不过,自作聪明的女人啊,她一定把我e—mail的第一个字母q
当成秦的拼音缩写了。我给她回了信,以后在也没有了下文,很久以后,我清理自己的邮箱,发现有一封没有发出去的邮件,正是我给她的回信。
既然上了网,看着别人发帖子灌水拍板砖,手也痒痒,跟着往上帖,就又起了个“文二”的笔名,取的意思就是我的姓拆开是“文”字加两竖,还有一个意思,古人不是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么?少惹点麻烦,不象我的本名,在饭店里吃饭,一有人喊服务员,就忍不住要回头,后来干脆打定主意:任你千遍喊,就是不回头!结果,有一次,有个朋友气冲冲地质问我:“喊了你八百遍,就是不回头,怎么了,哥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