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里面的作业“教案”模板
(2013-12-12 08:36:46)
标签:
情感 |
基本信息 |
||||
课题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
|||
教材分析 |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通过前面学习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初步了解了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本课教学进位的,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其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
||||
学情分析 |
||||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
||||
|
||||
2、让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工整、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1、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
你知道他们正在下什么棋吗?(围棋)关于围棋,你知道些什么? 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课件出示棋盘面)棋盘面由纵横各19条线交叉组成。下棋时,要把棋子放在交叉点。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出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怎样列式?(板书:19×19)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如果在棋盘的每个交叉点上,都放上棋子,每行可以放19个,每列也可以放19个。要求“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也就是求19个19的和是多少?
|
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棋盘面由纵横各19条线交叉组成。棋子分黑白两色,正式比赛以黑181、白180子为宜。 |
教师尽力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切实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找到新的计算方法,发现规律。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讨论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 |
|
(二)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
引导估算,确定范围。 师:我们先来估一估19×19的积大约是多少?大家真厉害!现在我们知道一共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比400个要?(多还是少)为什么?你真是爱思考的孩子,把道理说得很清楚。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师:棋盘上一共到底有多少个交叉点呢?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你的方法写下来。这是几位同学的算法,你看懂了哪种方法,能给说大家听听吗? 重点评价竖式计算的方法,突出进位的过程,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及时捕捉、放大,引导学生关注,评议。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你选择是哪种算法?(多数是竖式计算)为什么都选择竖式计算?。 |
学生可能有:?19≈20,20×20=400,大约400个;?19≈20,20×19=380,大约380个。 :要比400个少,因为把19估成20,是估大了,所以积要比400小。 学生思考,尝试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19×9=171,19×10=190,171+190=361;?20×19=380,380-19=361;③列竖式计算,等等。 竖式的每个结果都与3个横式相对应。竖式计算更简便,步骤更少。 |
有效的复习,将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
|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
师:今天聪聪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帮他吗? |
1、你能把竖式补充完整吗? 23×34= 2、哪把钥匙能开宝盒? 选一选(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在28×19的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的是( A.1 个 28的和 B.9 个 28的和 C.10个28的和 D.19个28的和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比较难掌握,小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失误,教师要在学生“理不清”与“理还乱”中适当加以引导。 |
|
(四)课堂总结 |
师:今天我们又一次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
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收获 |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表扬学得好的学生,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
||||
教学反思 |
||||
1、导入新颖有趣。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引入,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材料:围棋。 2、注重算理的教学。 3、练习形式多样化。 不足之处: 1、拖堂10分钟; 2、讲得过细; 3、本课的重难点不够突出。 |
||||
教学基本信息 |
||||
课题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蟋蟀的住宅 |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
1.重视学生对课文的充分朗读。 2.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3.要求学生在文本阅读与理解中,结合特定的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把握重点生词的学习。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善于激励学生,使其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
||||
教材分析 |
||||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是他们终生受益。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一组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文章。《蟋蟀的住宅》描写的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一个小动物——蛐蛐,它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选编本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
||||
学情分析 |
||||
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学习过《古诗两首》和《爬山虎的脚》这两篇课文,已经认识到,在生活中,逐步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好习惯的重要性,只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这篇课文描写说明的对象是蟋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蛐蛐,也叫蝈蝈,学生对这种小昆虫还是比较熟悉的,不过,学生对它的叫声并不陌生,尤其在夏天,每天夜深人静,在庭院乘凉的时候,我们都能听到它那熟悉的歌唱,但是说到他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可能学生就不清楚了,不过这倒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能力: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本课重点是通过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段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文中个别生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
|
第一课时 充分、多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第三课时 小组展示自主、合作探究成果 |
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能正确、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自主理解文中生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思考一下问题 1.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蟋蟀在建造自己的住宅时,在选址上有什么特别要求,进而理解“随遇而安”这个成语的含义 2.阅读第五、六自然段思考:蟋蟀的住宅外部和内部各有什么特点? 3.阅读第七——九自然段思考: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蟋蟀的住宅是一次就建好吗?蟋蟀建造住宅要花费多长时间的工期?为什么建造这么长时间?
教师引导,即时点评,给予学生星级奖励
组织学生有序参与课堂展示活动 |
学生在自主阅读与思考环节,要边阅读边思考,同时在文中做相关标注 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必须要求学生在充分朗读、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在小组内,与组内其他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谨防个别学生抄袭别人想法,“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现象出现
学生在展示阶段,学生在参与展示自己的想法时可能会出现混乱、无序局面。为此要求学生坐端正,发言先举手,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学生在展示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参与展示,要勇于阐述自己的想法。为此老师要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展示环节,有的学生自己所想可能会受其他同学的影响,为此,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真实、独特的见解,切莫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
初读课文,学生遇到生字,自己通过查字典解决。学生升入四年级后,应该说已经熟练掌握查字典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查字典认读生字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生充分、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去认读生字,进而为读通语句、理解文本扫清障碍
学生在充分、反复朗读课文中,去总体感知、熟悉、理解课文内容,为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文本信息支持。
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同时带着问题去阅读也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阅读、感知、理解、思考构成阅读教学的主要构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阅读教学各个环节都应该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个性见解,并且我们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想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发表自己看法的课堂环境。 教会学生有序参与课堂展示,让学生懂得遵守规则。
一句口头的鼓励与表扬,一个会意的微笑与点头,一种善解人意的理解与包容,一句中肯的认可与激励,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都会在学生心里泛起波澜,激起浪花,都会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正面激励要比反面惩戒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后进生的教育尤其如此。 |
|
板书设计 |
||||
主板书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课堂活动实行小组教学、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对于学生展示环节活动的参与实行星级评价。针对各组成员展示参与情况给予加星评价,学生获取六颗星评价升级成“一个月亮”,学生累计获取三个月亮评价升级成“一个太阳”。对于各组成绩一周一汇总,并且评比出优胜小组,给予流动红旗表彰。每日评出一名优秀个人,荣获“学习之星”称号 |
||||
教学反思 |
||||
1.通过网上学习,我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体验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会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进而认为,老师对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都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继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将会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在课堂上,对于有些问题的引导,自己有些急躁情绪,以致于学生没有时间或不敢阐述自己的想法。 3.在课堂上,对于后进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今后,不能忽略他们,只有后进生也参与进来才算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