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户画像在促销中的实战应用

(2017-03-14 21:22:14)
标签:

杂谈

​​

​本文作者:天善特邀社区专家 陈文|他的系列文章:https://ask.hellobi.com/blog/chenwen/602

大家好,我叫高德,叫我小高好了,我是市场部的策划。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是如何创造一个新节日的

话说现在的节日越来越多了,以前只有一个情人节,现在又冒出来520,七夕,白色、银色、黑色、黄色、绿色情人节……说实在的,这些自编自演的节日太没水准了,情人节黄色吗,还有点道理,可你说绿色情人节是个什么鬼?瞎编节日的就活该绿油油

然后我就被市场总监叫去了:“小高啊,策划个节日营销吧”

请大家自动无视我开头说的,我们继续探讨

“那老板,这次的目标是?有多少费用?”我毕恭毕敬的问道。

老板说:“今年的费用主要投在双11上,这次只从预备费用中抽一小部分来做。但是目标仍然要高,既要保证上半年的整体流量,又要实现盈利增收,还要做出特色为双11的活动积累经验,不能再像去年那样单纯烧钱。你和数据分析部认真沟通一下,听一下他们的意见,做一些深度分析,找一个综合性解决办法。”

我花了三分钟才控制住心情,认真的说:“老板你看,基督徒暴动就有了情人节,工人暴动有了劳动节,妇女暴动有妇女节,要不我带领市场部同事也暴动一下,咱就有个新节日啦?”老板也很淡定的喝了口茶说:“是啊,这三个节带头暴动的都挂了,你试试呗”。

所以我只能乖乖领命。做数据分析的同事们看到了,很多时候不是业务刻意难为你们,提很刁钻的分析需求。然而事实就是,有时候老板们就是既没有钱又要出效益,既卖节操又要立牌坊,反抗无力,只能拼脑子了。

理论上,促销的基本方向有三种:铺数量,增效益,减库存

铺数量一般用于新产品,要尽快的让新产品占领市场,尽一切可能增加新产品份额。铺数量的时候要尽量促进用户多买产品个数,因此不用折扣,一般会做买赠或交叉销售。

增效益一般针对存量产品,要指引未购买的潜力顾客购买。既然要保效益就不能给太大的折扣力度,这时候就得造一些话题吸引大家关注,或者抛一些成本低市场价高的体验装培养用户兴趣,总之少出干货,多造声势。

减库存一般针对淘汰产品,尽快出手止损,降低库存积压风险。减库存的产品基本都是打折往外甩,当然为了不扰乱市场价格,一般会把打折的产品限定时间,逼大家快抢。或者放到特别low的特卖场去,总之它不能跟正常商品一样卖。

眼前的局面,费用有限又要保收益,肯定只能往增效益方向思考了。所以老板才会一张嘴说搞个节日营销,说白了就是造个话题忽悠一下消费者。然而消费者又不傻,你说搞个黄色情人节我就黄色啦,我连个情人都没有好吧。所以,这个策划的主题既要与我们主推的产品有关,又得切合消费者的某个特征,引发话题。这就需要用到用户画像了。

第一步,找到主推产品。在符合费用预算的条件下,考核产品销售情况,分析产品ROI,找到合适主推的产品。这次的任务是在费用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盈利,还得保量,意味着不能找购买率太高的大众产品(费用扛不住)或者购买率太低的小众产品(不能保量),掐头去尾,找一款销量中间,同时单品收益不错的产品。比如美眉们的面膜,恩恩,正好符合成本低,卖的贵,易忽悠的特点,就选它了!

第二步,区分用户类型。促销的目标是尽可能多的激发潜在用户的购买欲,而不是让自然购买的用户套走奖励。所以一定要按购买习惯区分用户类型,找到谁是正常购买者,谁是有可能激活的购买者,谁是无法激活该品类的石头用户。比如本例中就可以按消费频次、历史消费习惯、距离上次购买时间,交叉购买行为四个指标,区分用户类型如下:

A类:高频购买者,怎么都会买的人

B类:低频且在补货周期内购买者,有可能会自然购买

C类:低频且在补货周期外购买者

D类:有过往购买经历,但最近都未购买的人

E类:无过往购买经历,但购货行为与ABC类接近的用户(存在交叉购买可能)

F类:无过往购买经历,但基本特征与ABC类接近的用户(已剔除E类)

G类:无过往购买经历,与ABC无任何共同点的人。

显然,区分完以后,A和部分B是自然购买者,CD类转化可能性较大,EF有转化机会,我们要重点研究CDEF四类群体。这次主打化面膜,显然要从美眉们身上做文章,那么从女性用户中按以上维度进行划分,很快可以找到某品类的ABCDEFG类用户。

第三步,发现用户特点。区分完群体后,我们需要针对重点研究的群体寻找特点,这样才能找到激励的手段。可以看以下字段:

用户需求:需要一定市场走访或定性调研支持,看用户心中对产品认知和需求是什么。

购买习惯:用户的购买金额,频次,这样好设计促销组合的价格,不能超过用户购买力。

交叉购买:是否可以做一个搭售?引导购买其他产品的用户买这个?

促销响应:用户是否有领取体验装,使用购物券的习惯?化妆品这种成本低溢价高的产品,能送体验装最好不过了!

几个群体把以上维度放在一起对比后,基本能看出来我们的核心目标群体有什么特征,可以对症下药,设计购货门槛与激励策略咯。

比如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买了在X类面膜爱用者当中,有相当的滋润补水类系列产品交叉使用行为,并且很喜欢领取体验装,那么一个初步的设想就产生了,能否通过体验装来增强美眉们购物实惠感?激发交叉销售机会?

第四步,找到互动节奏。用什么渠道投放给客户也很重要,既然要保用户活跃量,就得在用户活跃的低谷期做事情。同时为了执行的方便,还得看自然日,节日的情况,避开常规活动时间。既然费用有限,也不要想着和竞争对手刚正面了,还是绕开的好。因此这里的分析,要看三个指标:

用户活跃行为:了解用户活跃规律,找到投放时机,还得计算同期购物人数,保证活动时间足够凑够预期的业绩指标。

用户活跃平台:用户在什么平台与我们互动,什么样话题会引起他们关注和转发。

节假日与竞争对手的时间表:避免撞车,保证效果。

比如我们发现4月中旬市场活动无排期,且临近换季美眉们在app互动增多,开始关注新产品,恩,这个机会就可以利用,既然是中旬(14号?15号?)好吧我们再包装一个XX情人节也未尝不可。

第五步,包装市场话题。有了明确的产品,用户定位,用户激励方式与互动节奏,剩下的就是找个好话题。这个是我们策划们干的事情,需要我们开脑洞,发挥智力或者到处抄袭实现。总之就是要找一个好听的名字,一句优雅的slogan把我们丑陋的骗钱目标包装得好看一点。具体过程数据分析们不用关注。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结果,这次分析完,我们决定包装一个主题:“粉色情人节”突出闺蜜之间的感情,闺蜜们要一起美美哒拍照玩耍,也能反应使用X面膜以后的美白效果,所以快来买新推出的组合吧,有体验装送哦,啊哈哈哈。

经过这么辛苦的分析,设计,我终于完成了任务。老板看了方案很满意,我一鼓作气完成了第一轮信息推送,看着发出的活动通知短信,我终于长出一口气,可以下班啦。刚出公司,滴滴一声微信响当当,我看了看手机,女票转发了我刚发出的信息,还发了微笑的表情:“老公老公,有情人节特价促销活动哦!你看反正这些我都要用的,不买可惜…………”

http://wx3/large/54eb5d52ly1fd2s6excp5j20k407kgpq.jpg

​数据化管理近期文章:

测试你的数据思维能力有多高

Excel快捷键大集合,两种分类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一次终于把新零售说清楚了

培训 | 经销商开发与管理

培训 | 赢得未来利润-客户忠诚度量化与经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