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相】轻点,疼

(2016-03-23 21:18:07)
标签:

杂谈

写下这个标题,心中涌出一个大写的“污”字!不过这不怪我,这是北京《京华时报》A13版的整版广告,有图有真相!

http://ww2/large/54eb5d52jw1f273mw1uwnj20c80gbt90.jpg

真相是什么?

挖掘了一下,疑似和一个脆骨病的公益宣传有关,微博#轻点,疼#的话题主持人提前暴露了。此人第一时间发了微博(早上9:16),全微博第二快,并且第一时间申请了这个话题主持人。他的认证信息是全职脆骨病公益策划,脆骨病和轻点疼有很强的相关性。

http://ww2/large/54eb5d52jw1f273nb1gdgj209w047mx8.jpg

当然也有人说真相是某手机品牌的新品造势,具体真相是什么已然不重要了,反正今天已经成功占领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目测明天还会被刷屏。

不过居然这么火的话题(微博实时话题榜第11名)居然没有品牌公司提前截胡,公关狗们都干什么去了?那我来支几招!

在支招之前先介绍一个经典截胡的公关案例:

2000年4月12日,一则谢霆锋蓦然回首的【4月18日,谁让我心动?】路牌广告一夜之间占据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街头(当时我觉得几乎所有的路牌广告都是这个),广告画面上除了【4月18日,谁让我心动?】广告词及“谢霆锋”三字外,没有任何其他提示。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猜测这个土豪是谁?大家翘首以待。

4/12-4/18公布答案的真空期间,广州、北京甚至出现有谢霆锋形象的灯箱路牌广告不翼而飞,广告招贴也被盗走的情况。甚至在4月17日当晚一大批谢霆锋歌迷、媒体等在路牌广告施工现场等待谜底揭晓的一刹那。

总之,广告主吊足了大家的胃口。4月18日谜底揭开,谢霆锋代言联想门户网站,广告换成了谢霆锋【真情互动 FM365.com】。当时给我的印象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北京城内联想开!满大街全是谢霆锋的微笑广告。

http://ww1/large/54eb5d52jw1f273nzkr8oj20ho0d7wgf.jpg

短短的几天出现了不少截胡418的广告文案,最经典的是百事可乐的“谁令你心动?百事令你心动!”,当时百事的代言人是王菲,发布时间也正好选择在418,成功的达到截胡的目的。当时王菲代言百事,谢霆锋代言FM365.com,并且二人正在拍拖,剧情总是那么熟悉,总是彼此让对方心动的两人。

不过那是2000年,还没有微博微信,也没有人提互联网 ,信息主要靠传统媒体传播。到社交媒体时代,截胡一个朦胧派的广告变得非常容易,关键是手法:

截胡第一招:顺势

比如杜蕾斯、情趣用品等完全可以轻松“止疼”!世界上最幸福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轻点疼!

截胡第二招:硬插

上面百事那个基本上就是硬插型,就是想办法往自己身上靠!

文案1:

轻点,疼

用了***,不疼。

文案2:

轻点xxx,疼(xxx可以是放,拍,踩,)

可以是快递,床垫,化妆品,衣服,药品等。

14年冬奥会的五环变四环热点事件的所有借势营销的案例基本上都属于硬插型。

http://ww2/large/54eb5d52jw1f273p81txfj20b20ckabr.jpg

第三招:卖萌

卖萌第一,关联性第二。你若爱我,轻点疼!看到一则卖苹果截胡的植入:

http://ww3/large/54eb5d52jw1f273qhpm6tj20qo0zkjtl.jpg

快递物流等行业可以借鉴。

推荐一个文案:

A:轻点,疼

B:嗯

A:不要,不要,不要停!

B......

大家自己续下去吧。

第四招:讲故事

今天的这个段子就是属于讲故事截胡类:昨晚,京华时报一编辑给值班领导打电话说:“今儿广告版是空的怎么办? ” 。领导正忙着,支吾了一下……编辑只听电话那头隐约传来一个喘气声:"轻点,疼…”小编挂了电话,开始排版。于是,今天的报纸就这样了!(注:此段子来源于互联网,也许是京华时报的二次营销)

把故事讲圆了就成功。

第五招:创意

借势营销拼的是创意和速度,目测今晚会有大量的借势文案出来。好的创意一定是场景式,想象空间巨大。我们之所以说“轻点,疼”很污,是因为我们想象中把她看成一个女生,床这样的场景中了,所以污的不是广告,而是我们的灵魂,当然这也是广告主设计中的场景。

现在头脑震荡开始:如果“轻点,疼”不是女主说的呢?换位思考:

男人版:(男)轻点,疼。(这个想象空间也很大)

儿童版:(小孩)轻点,疼

动物版:(大象)轻点,疼

拟人版:(包裹)轻点,疼

创意就是找到热点和你的产品的相关性。发散思维,把这句话放到你的业务场景中去思考吧:

顾客:轻点,疼

员工:轻点,疼

商品:轻点,疼

......

顺着这几个思路往下想,每个版本都有发散思维的空间,总能找到和你的产品的相关性。

以上这几种方法其实是借势营销的常用手段,借多了势自然就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