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章正文--------------------
商品采购环节指标
【广度】
广度=采购的商品品类数
广度比=采购的商品品类数÷可采购的商品总品类数×100%
广度关系到商品品类多样化,很多追求消费者一站式购买的卖场就是追求大广度。例如一个服装专卖店,公司当季商品有20个品类,买手实际采购了16个品类,则广度为16,广度比为80%。再比如一个中型超市有200个品类的商品在销售,可供销售的总品类数是300个,则广度为200,广度比为67%。商品的广度体现了商品的丰富程度。广度也不是越大越好,这和零售店铺的消费群体有关,也和营运成本有关,所以最佳的广度是指用最经济的成本且最能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绝大部分需求的值。
【宽度】
宽度=采购的SKU总数
宽度比=采购的SKU总数÷可采购的商品SKU总数×100%
商品的宽度代表了商品的丰富且可供选择的程度,宽度越大的店铺消费者挑选的余地就越大。而宽度比则是反应和竞争对手宽度、自己目标宽度或上游供应商宽度的对比程度。例如对于一个化妆品专卖店来说,店铺共有1000个SKU商品在销售,而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期销售的商品是1500个SKU,则该专卖店商品的宽度为1000,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宽度比为67%。由于资源局限性,大型超市等一般会限定商品的宽度值,所以就会出现每新增一个商品必须要剔除一个旧品的规定。电子商网网站则相对宽松一些,他们的陈列没有实体零售店铺的空间限制,所以理想状态下宽度是可以做到无限大。
宽度的衍生指标:颜色宽度(适用于服装业)、尺码宽度(适用于服装业)、规格宽度。这个定义主要是为了量化消费者对颜色、尺码、规格的选择余地,宽度越大消费者可选择的颜色就越多,可选择的尺码就越多,可选择的规格也就越多,就越容易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某服装门店连衣裙共采购了50个颜色(每款连衣裙的颜色相加),合计80个尺码(每款连衣裙的尺码相加),20款服装,则颜色宽度为2.5色/款(50÷20=2.5),尺码宽度为4.0码/款(80÷20=2.5)。规格宽度常用在对不同规格包装的商品上,例如我们超市橙汁饮料一共有20个品牌,一共有68个规格(包括200ml,500ml,1L,2L等),则橙汁的规格宽度为3.4个/品牌。
【深度】
深度=采购的商品总数量÷采购的SKU总数
深度比=深度÷采购目标深度×100%
深度是指平均每个SKU的商品数量,它的意义代表了商品可销售的数量的多少,比如某个服装专卖店某次采购了400个SKU的商品,一共是1000件,则深度为2.5。深度越大越不容易缺货,但是也可能会造成高库存。
从资源有限性的角度来讲,传统零售店铺由于陈列空间的局限性,资金的局限性,人力管理的局限性的限制,三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把三度表示成一个立体坐标来看的话,如图所示,一般来说它的体积是恒定的,广度大了,势必需要降低宽度或深度,深度高了也需要适当的降低广度或宽度。所以进销存每个环节中的三度要适度,这个适度值可以通过前期历史数据以及竞争对手数据分析得到。
【覆盖度(也叫铺货率)】
覆盖度=有某款或品类产品销售的店铺数÷适合销售该产品的总店铺数×100%
商品的覆盖度指标适合连锁性质的公司使用,它是衡量商品铺货率的一个指标,需要注意覆盖度公式的分母不是总店铺数,而是适合销售该产品的总店铺数,二者差距较大。一般来讲,覆盖度越大商品的销售就会越好。覆盖度和商品的采购深度以及公司的商品策略有关,采购深度低了则没有更多的产品来覆盖,商品策略则是人为的影响覆盖度。
【采销匹配度】
采销匹配度不是一个具体的指标,它实际上是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品类、型号、价格等方面在某段销售周期内采购和销售的比重来判断商品销售进度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这是一个服装店铺品类采销匹配度的对比图。从中可以很直观看出差异比较大的是裤子和T恤。
--------------------我的产品-------------------
以上的指标分析来自于我的书【数据化管理:洞悉零售及电子商务运营】,值得大家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