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01
搠流而上,出十里长峡,视野豁然开朗,便是金沙湾了。
这个湾还是有点名堂的,据说黄河在此形成了太极八卦景致,西狼无法制高,看不到神奇的自然胜景。但其侧旁的人工形胜----中华黄河坛,同样蔚为大观,不仅看得见而且进得去。身临其境,更是叹为观止!
世受黄河恩泽的宁夏,为了礼敬黄河、祭拜黄河、感恩黄河,于一方风水宝地金沙湾开建黄河坛,项目2010年5月开工,2011年4月底建成,总设计是山东花卉协会园林设计室主任冯钦铎教授。
虽属今人建设,黄河坛还是建的气势非凡,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也使青铜十里长峡的风景首位相通,一气呵成,成为展示黄河文明的绝佳风景线。
西狼先后来过两次中华黄河坛,都不是很圆满。一是时间所累。第一次半途而废,第二次穿坛而过,对黄河坛的精妙之处没能细细品味。二是天气影响。首访多云转阴,次访万里无云,都不是成像的好时辰,仅对俺的水平而言,好友们别说俺矫情。
今天,就揉了两次的片片,对中华黄河坛的整体做一介绍,与朋友们共享,也算为名气还不大、人气还不旺的中华黄河坛做做免费的广告。
▼
黄河坛长背靠贺兰山山脉,隔河屹立牛首山,左傍万里黄河臂弯,右依青铜峡峡口,总长999米,宽200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据度娘介绍,黄河坛的建筑布局为“三区、五牌楼、三大道、三大殿、一广场、一坛、一院”。三区为“思恩区、礼恩区、感恩区”,五牌楼为“中华黄河坛大牌楼、思恩牌楼、礼恩牌楼、感恩牌楼、文渊牌楼”,三大道为“碑林大道、农耕大道、文华大道”,三大殿为“中华人文始祖殿、慈孝懿范殿、百家姓祠堂”,一广场为黄河广场,一坛为中华黄河坛,一院为黄河文化研究院”。
建筑巍峨壮观,内涵丰富多彩,感官十分震撼!要细细走一遍,一整天的时间也未必穷尽。P2是西狼从网上搜到的一张鸟瞰图,没找到平面游览图,朋友们可以参看。
P02

P03

▼
中华黄河坛牌楼。实乃黄河坛的正门,为10柱9门特大型牌楼,高15.8米,跨度45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青铜牌楼,显示了黄河文化博大精深的恢宏气魄。
主门横匾书写“中华黄河坛”5个大字,两个副门----太阳门横匾书写“敬天”,月亮门横匾书写“法地”;其背面分别对应书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P04

P05

▼
碑林大道。进入中华黄河坛牌楼,就是“三大道”的第一条大道----63米长、54米宽的碑林大道。碑林大道两旁分列着神龟驮负的18道铜碑,刻有历代吟咏黄河的著名诗篇。
P06

P07

▼黄河五千年照壁及龙腾、凤鸣两楼。穿过碑林大道,就是黄河广场,正中矗立着巨大的黄河五千年照壁,长72米、高7.2米,为全国之冠。照壁正面为青铜浮雕,涵盖中华古代和历代封建王朝主要历史事件、代表人物及所反映的传统文化。背面是文字版,按照经、史、子、集传统思路,将黄河五千年历史文化精华,浓缩为一万八千字。
照壁两侧筑有“龙腾”“凤鸣”两座观景楼,是登高揽胜、咏诗唱和的好地方。
P08

P09

P10

▼
思恩牌楼。黄河广场后拾阶而上,便是“五牌楼”的第二座牌楼----青铜制作的思恩牌。楼牌楼左右分别镌刻“饮水思源”“感恩报德”,突出“三区”之一的“思恩区”主题----展示中华传统的孝道文化,表达报孝母亲河的赤子之情。
牌楼两侧分列麒麟神兽,作为守护灵兽,以应“麒麟显而黄河清,黄河清而圣人出”之古说,的确恰如其分。铜筑的麒麟英姿勃发,着实夺人眼球。
P11

P12

P13

▼
三桥。过思恩牌楼,是状若黄河流域九省地图的一泓水面,上跨三座大型九孔玉带拱桥,分别称为“天健桥”“人和桥”“地坤桥”,以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和“天时、地利、人和”的理念”,统称“三才桥”。(没时间登高,拍不出三桥的全景,凑合一下)
P14

P15

▼
天赐地馈浑天地动。思恩区的主建筑是“天赐阁地馈阁”,寓意黄河恩泽乃“天之恩赐”“地之馈赠”,承大自然之恩典。此阁前书“天赐”,后书“地馈”,阁左右分设浑天仪、地动仪,形成“天赐地馈、浑天地动”遥相呼应的格局。
P16

P17

P18

P19

▼ 农耕大道。连接思恩区与第二区“礼恩区”的是99米长、36米宽的农耕大道,为“三大道”的第二条。
农耕大道两侧分列二十四节气图腾柱。柱高达9米、直径1.6米,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六节气排列。图腾柱选用青铜材料,柱顶有表现节气的花信风,柱体配以相应的农耕浮雕图,柱底以竹简文字说明,乃历史首创。
大道中央一字排开18面汉白玉石鼓,铭刻着从远古时代开始,经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到中华民国、土地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朝历代农策赋税。
P20

P21

▼
礼恩牌楼。自礼恩牌楼开始便进入黄河坛“三区”的第二区----礼恩区。礼恩牌楼中央主匾题写“礼恩”两个大字,左右分别为“求仁及礼”“在祀与戎”,以彰显进入礼拜祭祀黄河的核心区。牌楼选用传统建筑坊与楼结合形式,在文化风格上揉入宁夏地方历史特色,以彰显“天下黄河富宁夏”。
礼恩牌楼的左右两侧,树立着两尊青铜吉祥神兽——“龙马”与“神龟”。二者均高2.7米,取自于“龙马负图,神龟献书”的传说,均为黄河文化体系中最典型的吉祥符号。
P22

P23

P24

▼
黄河坛。气势恢宏黄河坛由方坛和圆坛组成,应“天圆地方”之说。圆坛设有五条通道,每个通道上排列十二甲子,共有六十甲子镇守。
黄河鼎以“后母戊大方鼎”为基础,创造性地赋予了中华黄河文明的内涵,寓意中华民族“铸九鼎、定九州”的历史渊源,鼎高6.3米,长5.5米,宽3.75米,重8.9吨,被誉为黄河第一巨鼎。
在坛的右侧铸有黄河钟,左侧铸有黄河鼓,取“晨钟暮鼓,钟鼓齐鸣”之意。(鼓忘了拍,存憾!)
P25

P26

P27

P28

▼
文华大道。黄河坛后是长99米、宽36米的“文华大道”,大道两侧分置青铜铸就的“十八竹简”,各高3米、长4米,右侧内容取自四书五经,左侧内容取自《道德经》《山海经》《水经注》《孙子兵法》《黄帝内经》《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再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序,恣肆汪洋,精彩纷呈,典籍辉煌。
大道中央以车轮托起十八本石书的形式,记载历朝历代重大文学创作名录,展现“朝代文脉”。
P29

P30

▼
感恩牌楼。穿过文华大道,就是“感恩区”的“大门”----感恩牌楼。感恩牌楼有六柱五门、七穹项、双垂花柱构成,中央主匾书写“感恩”两个大字,两侧分别书写“允文允武”“乃清乃真”,牌楼高12米、跨度27米。
感恩牌楼两侧选用开元铁牛造型,以铜代铁,镇守两旁,彰显黄河特色。
P31

P32

▼
十八青铜礼器。进感恩牌楼,拾阶而上便可抵达“三大殿”,台阶左右分别陈设十八种青铜礼器,均仿商、周及战国时期的经典青铜礼器。因铸的巨大更加壮观,而且细节清晰可见。若有兴趣和时间,一一把玩,收获一定不小。
P33

P34

▼
三大殿。中为“中华人文始祖殿”,塑有“三皇五帝”之圣像;左为“慈孝懿范殿”,塑有女娲、嫘祖、娥皇女英、历代贤母及二十四孝,展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女性之懿范和孝道之楷模;右为百家姓祠堂,为炎黄子孙、中华民族,同祖同宗、同根同源之佐证,民族团结和睦、共同繁荣之象征。(可惜,因游人稀少,三大殿没有开放,未能亲睹。深憾!)
感恩区两侧,为指南车和日晷,指南车定向、日晷定时,寓意黄河儿女不忘中华民族方向,定时回家看看。
P35

P36

P37

▼
黄河太极八卦之侧,中华黄河坛毗邻,配套建有休闲娱乐餐饮区,融塞北粗狂与江南娟秀于一体,既为游客提供配套服务,也是不错的风景。
P38

P39

中华黄河坛构思奇瑰,技艺精美,外观宏伟,内涵丰富。浓缩五千年文明精华,再现五千年文化辉煌,弥补了“神州八楼,黄河无份”的缺憾,让黄河文明的光芒穿越千年时空,永续盛世!
文字参考或摘录了网上相关文章的内容,无法告请原作者同意,在此一并致谢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