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01▲ P02▼
据说,这里曾经是朱栴巡边、康熙渡河、昭君出塞、蒙恬北击的黄河古渡口,明清赫赫有名的宁夏八景之一。如今,渡口的功能已荡然无存,是个地地道道的人造景区----投运十年的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黄沙古渡位于黄河东岸,距银川市52公里。景区规划面积55.3平方公里,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分别由门户区、沙漠野生动植物观赏区、黄河湿地公园、黄河古渡、月牙湖、黄河古镇六大区域组成。
在西狼看来,投资者是很有眼光也很有胆识的,毕竟这里是毛乌素沙漠边缘。明朱栴诗《黄沙古渡》云:“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很早就是个荒凉之地。而开发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多了一个可以休闲游玩的景区,更锁死了一条条曾经肆孽沙龙,与生态恢复上也是善莫大焉。
▼03

▼04

▼05

▼06

陪着老人来看风景,就不敢走太远的距离。选择月牙湖、黄河古渡一线两处路程较为平坦的景点,随意走走,也要半天时间。几公里的路程,根据传说、杂以史载,也造就了不少人文景观。譬如,昭君出塞滴落泪水化作的月牙湖,看不到来水,却在黄沙茫茫中独留一泓碧水,本身就很传奇。这个月牙很大,站在烽火台上,依然拍不完整湖的全貌。
▼07

▼08

▼09

▼10

沿途还散落着复原的大漠驼场、康熙渡河、清漠北大营、黄河滩老羊圈等景点,大概都是为了提神,让游人在炎炎烈日下漫漫黄沙上的路程,不会显得过于单调和乏味。是日,路上游人稀少,驼场里除了草垛并无一峰骆驼,是一个宁静的夏天。
▼11

▼12

▼13

▼14

▼15

▼16

看见这片怪柳,黄河就不远了。穿林而过,就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横城渡口,据载早在西夏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是西夏国的重要交通咽喉。由于横城之北有个地名叫黄沙嘴,所以明代又把横城渡称为“黄沙古渡”。
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今天,渡口就是个形式或者看点,清王绥笔下“荒烟漠漠路漫漫,河泻平沙两岸宽。缆解帆悬朝雨歇,马嘶人语夕阳残。涛声漰湱千秋壮,风色花茫六月寒。独羡渔舠轻一叶,长歌终日傍惊端。”(《黄沙古渡》)的热闹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17

▼18

▼19

▼20

▼21

▼22

▼23

明庆靖王朱栴那首《黄沙古渡》全乎了是这样:“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风生滩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西望河源天际远,浊流滚滚自昆仑。”
登上渡口侧畔的沙山远眺,东侧是浩瀚无垠的黄沙,河西则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居中滔滔黄河水向北奔腾而去。恰好应征诗的意境,绝对写实。
▼24
▼25

▼26

▼27

▼28

▼29

在黄沙古渡,有两种植物是抗击风沙的主力。一曰沙枣树,属落叶乔木或乔木,幼枝与叶片密被银白色鳞片,花香浓郁似桂。一曰沙柳,属灌木或小乔木,叶条形或条状倒披针形,花色娇艳。抄一段西狼《沙枣树,坚守不仅仅是种姿态》文字,当能体现深深的敬意:细细端详轻轻抚摸,每棵树无不伤痕累累到体无完肤。可以想象出,它们经受着刀剑般漠风和子弹样沙烁无休无止的轮番攻击,树干的表皮被撕裂开来,袒露着肌腱般的组织,结痂处却又顶出银绿的幼芽嫩枝。一些树被累年的风沙压弯了腰身,甚至匍匐在地,仍然顽强地延续着生存的奇迹……它们是天生的战士,面对干枯无情的沙漠,用一种并不优雅的姿态坚守着生命的尊严!
▼30

▼31

▼32

▼33

▼34

▼35

▼36

挥手作别黄沙古渡,黄河边波光粼粼的稻田、黄河上华灯初上的滨河新桥,展示着塞上江南柔情似水的另一面,也是一道暖心的风景……
▼37

▼3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