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01
西狼出门不多,但经年下来也陆陆续续走了些地方,拍了些片片。
早先使用胶片机,很是“以人为本”,主要解决“到此一游”问题,自然不舍得将有限的资源浪费在“本我”之外,只把那些美妙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做了自己的背景和陪衬。当然,青春无敌,也值得自恋和自傲。
进了数码时代后,特别是随着储存卡容量的迅速增加,拍片的底气渐渐足了,气魄渐渐大了,当然自己也越来越惨不忍睹。于是,自我慢慢消失了,风景成了主角。
朝九晚五的刻板中,除了留在博中的一些片段,那些履痕从最初的清晰渐渐淡出了记忆。有一天,移动硬盘快满时,才想起“曾经”在这里顽强坚守并生长着……
再回首,已不忍离去。西狼自打进了第一部卡片机,就开始在新浪博客安家,依了这个顺序,整理出一套《痕》系列----分“卡片季”“单反季”,逐次将有限的拍片历程呈现给亲们,也给自己一次暖意的重温。当然,还能填补一下忙乱时的博园,使其不至荒芜。
时过境迁,文字大多“抄袭”了自己原来的博文,片片少量可能重复过去,没功夫一一校勘了,见谅!
当时的卡片机赶不上如今的智能手机,像素很低,做了些后一起处理,效果依然不理想,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虽然技术有限,往事还堪回首!
----写在“痕”前面的话
走近海德堡,看到了山和山脚下蜿蜒的内卡河,城在山水中,一定是座美丽的城市了。
大巴车沿着内卡河南岸驶进城里。河对岸山峦起伏,被茂密的森林包裹得严严实实,山脚下是一簇簇的欧式房屋,在浓郁的绿簇拥下,白墙红顶格外醒目。市区的主体在河的南岸,除中心区域有一些现代风格的建筑外,城中大多是以石料为主的巴洛克式楼房,静静地站在弯弯曲曲的小巷两旁。据说海德堡在二战中未受大的损伤,是一座保存比较完好的城市,处处显现出历史的厚重。让人称奇的时,城市列车穿行在各个街道,似乎还是这座城市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海德堡以“古堡古桥古城”著称。穿过古城来到卡尔贴尔德桥(Alte Brucke或Karl-Theodor
Brucke)下,这是一座红石建成的9孔拱桥,横跨百米宽的内卡河,桥孔能驶过游轮和货船,可见德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具备了高超的造桥技术(该桥1786-1788年间建造)。在青山碧水映照下,红色的桥显得异常美丽。从卡尔贴尔德桥下来,穿过南岸的小巷,沿陡峭的山间小道拾阶而上,满目青翠之中,时不时露出些许红墙和尖尖的屋顶,清凉的山风徐徐吹来,精神为之一爽,不知不觉到了王座山(Konigsstuhl)上,海德堡城堡(Heidelberg
Schloss)一下从掩径的树丛后跳入眼帘。这座古老的城堡,也是用红褐色的内卡河砂岩筑成的,为选帝侯宫邸的遗址,不知是因为战争还是自然灾害,古城堡损毁得很严重,仅从遗迹看规模十分宏大,据说始建于13世纪,历时400年才完工,可见建设条件之艰难和费用之巨。马克·吐温说过海德堡城堡“残破而不失王者之气,如同暴风雨中的李尔王”。斯言不虚!
在古堡边上鸟瞰海德堡,这座美丽的城市尽收眼底,在午后灿烂阳关的照耀下,红房绿树十分悦目,整个身心便如在沐在仙境一般。海德堡的美使我感到语言的贫乏,难怪诗人歌德“把心遗失在海德堡”,这是一个“偷心”的城市啊!
P02

P03

P04

P05

P06

P07

P08

P0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