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2014-07-14 05:51:19)
标签:

西狼

行走宁夏川

银川鸣翠湖

最美六大湿地

旅游

分类: 醉翁之意不在酒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文字的苍白源于思想的单薄,而思想常常被时间的砂砾打磨成薄薄一张纸,或者被琐事嵌入阻隔为断断续续的省略号。”

   这段话还是前年对“鸣翠湖”的感慨,近两年后的今天,那时的境况似乎并未改变多少。也许又多了些人性的倦怠,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就是我能给事业之外自己的一点点慰藉。

   入夏以来,总算有了第一次面对“风景”的机会,小长焦在手竟有了生疏的感觉,那些“百微”里的花花草草,莫非已使我的视界狭窄了,视距变短了……自个将就一下吧,也请朋友们迁就一些。毕竟,这是今年西狼第一次走出围城的风景。而文字依旧苍白无力,只好借了前年的片段发点小力了。

    鸣翠湖,这个银川市东郊掌政乡内的湖泊,官名应该是“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离黄河只有2公里左右。鸣翠湖也似是后来取得名字,原名叫什么已经想不起来了,也懒得再去查,毕竟在不那么看重环境质量的时候,顶多是个养鱼的地方,甚至就那么野曝在雨雪风霜之中独自飘零。无论如何,既已享有“中国最美六大湿地公园”美誉,鸣翠”就两个字更能体现它的风貌。
    在湖城银川的众多湖泊中,鸣翠湖独美于秀,这个秀主要得益于茂盛的芦苇。芦苇是草类竹,本身就是种秀美的植物,诗经里曾经叫做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听着就很雅致很诗意。
    银川平原虽被沙漠环伺,却最借了黄河之利,更像那江南的风光,水系纵横,古成“七十二连湖”。尤其芦苇生长十分繁茂,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不难看到。但鸣翠湖的芦苇更有特点:一个是量大。与沙湖中芦苇丛生散布的点缀性不同,鸣翠湖的芦苇连了片的,几乎占据了半湖的面积,大有浩浩汤汤的气势。一个是有型。芦苇荡里其实藏着迷宫般的水道,记得《中国地理》杂志曾刊登过一张空中俯拍的鸣翠湖,连片的芦苇荡中清晰呈现出八卦阵的图形。也就是说,鸣翠湖的美可以摇了小舟于曲巷般的苇丛中寻得,更能在登高一览时体味到酣畅淋漓。
    当然,一般人是无法飞到天上去作鸟瞰状的,只能退而求其次,攀到观景塔上将就着瞧个端倪,塔毕竟没有天空的高远,一派浓绿可见,八卦迷宫难窥,就少了许多滋味了。

 

   ▼ 无论环湖行走,还是泛舟湖面,高耸的观景塔和巨大的水车都会撞入镜头,或近或远,或浓或淡。因为,迄今为止,二者都还是鸣翠湖的标志。

 

    P02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03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04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05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06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07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08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09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10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 盛夏,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鸣翠湖的荷花面积很大,可以驾着小舟荡漾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美妙的生命,感受她卓尔不群的丰姿。只是,狼来时节早了几日,到的时点迟了几分,烈日当空+技术有限,无法将荷的曼妙和高洁还原出来,此乃憾事之一。


    P11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12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13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14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15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16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 登高揽景,是必须的课程,也留着遗憾。观景塔高11层,能够望远,鸟瞰湖面的角度却十分有限,何况顶层被玻璃框死了,第10层才装有可开启的窗户,供游客拍摄,很难窥其全貌,更无法看清藏在苇丛深处的八卦迷宫了。


    P17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18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19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20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21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P22

盛夏“鸣翠”,湖城之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