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喜欢秋天的。
几年前,曾在博文《却道天凉好个秋》中写道:“我所不舍的秋,当然是北方的秋,唯北方四季分明才有真正的秋天”“北方的秋是灿烂的季节,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将最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每天都在争奇斗艳。北方的秋是收获的季节,瓜果飘香、稻菽溢彩,每天都在品味收获的喜悦。世间万事万物,往往是燃烧的时候绽放灿烂。唯有秋,却用温度的下降带来绚丽,凸现出秋的与众不同,秋的独立特行”。这些文字顺着笔尖就流淌出来了,我想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吧。
其实,喜欢秋天的人很多。从第一片叶黄开始,新浪博上就铺天盖地地弥漫着关于秋的精彩光影和美妙文字,西狼为之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当然,为众人喜欢的秋,大多情况下或是秋初天高云淡的清朗,或是秋中五彩缤纷的斑斓,并不是秋天的全部。
“秋往往以收获的喜悦将春之希望、夏之激情推向满足的顶点,却又在满足的顶点随了温暖的渐行渐远而充满失落的遗憾”。这个充满失落的遗憾的时段,就是暮秋。
对于暮秋,“喜”的就少,“悲”却多了。的确,时至暮秋,就经不了一阵风、一晨露、一场雪,即便气温稍低一点,也会终结它的念想,眼见着叶落了,花谢了,草黄了,满世界成了单调的荒凉,触景生情,禁不住就会生出些愁绪和悲情来。
唐人卢殷是《悲秋》的,“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宋人陆游也是《悲秋》的,“秋灯如孤萤,熠熠耿窗户;秋雨如漏壶,点滴连早暮”。杜甫《登高》揽秋,竟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一阕《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倒透出无尽的落寞来。到了多情才子柳永那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个秋字更被《雨霖铃》浸成彻骨之寒了……
“秋天的复杂造就了时空的饱满,自然也宣泄出情绪的丰富。”“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秋之一天还若人之一生,在得失之间穿梭,于冷暖之间盘旋,调动着人们的情绪或高昂或低迷,亦兴奋亦低沉”。自五彩斑斓至秋风扫落叶,就像乘在过山车上,呼啸之间只是须臾,怎一个跌坠了得,易感出些悲情来也是自然而然的。
但只要着了意留了心,那些坚守在枯枝上零零星星的叶子,尽管写满了沧桑,却依然坚守着一份灿烂;那些飘零到树下的落叶,虽然有些狼藉,却依然留存着深深浅浅的鲜亮。这一份坚守和留存不只是秋的恋恋不舍,更是用最后的暖意照亮长冬的落寞。因为叶知道,即便最终蜕落、枯萎乃至粉身碎骨融入泥土,等到春暖花开,逝去的它还会在“丛中笑”。
我想,佛祖释迦摩尼开悟称道,兴许就是从叶落叶生中勘破了生死,看清了轮回。当然,这只是无修为之人的妄语,但愿不会被打进拔舌狱中。呵呵……无论如何,四季轮回是自然之道,守住自己的一份澄明心境,随遇而安,寻着些快乐还是简单的,也是容易的。正如刘禹锡引吭高歌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不是也甚好吗?!
(加黑部分乃引用自己博文《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词句,也算自恋一把,还望朋友们见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