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西狼
西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689
  • 关注人气:8,8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说清明

(2012-04-02 23:50:00)
标签:

西狼

清明感怀

寒食

节气

春种春耕

郊游踏青

文化

情感

杂谈

分类: 顿悟就在一瞬间

杂说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这首《清明》名气很大,大到华人圈子里几乎妇孺皆晓。

    一个人,一支笔,几行诗,便将一个日子淋湿了千年,国家为此设立法定假日,全民沉浸在对先人的追缅之中。也许,这就是文学乃至文化的感召力吧。

    其实,清明原本与祭奠无关,却与农事密切相关。《历书》是这样描述的,“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也就是说“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所谓二十四节气之一。

    万物皆洁,万物皆显,说白了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对一个农耕民族而言,从土里刨食为最要害的生计,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是绝不敢有丝毫怠慢和耽搁的。古谚有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阡陌间自是一派繁忙。

    有闲阶层则另当别论,清明实为对身心的解禁。一个冬季寒冷的禁锢,无疑压抑了精神。熬到清明时节,廓外桃红柳绿,郊野芳草萋萋,自然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召唤。于是,举家或者结伴春游踏青自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依各地风俗,这一天除踏青外,还发展出了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体育活动,起因是寒食节寒食禁火后,为防止寒食冷餐伤身。

    寒食节就在清明前一天,乃历史上真正扫墓的日子。相传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这个故事挺有意思,可以拿来说一说:春秋那会,晋国的公子姬重耳,间因宫廷斗争落魄他乡,寥寥无几的追随者中有一人叫介子推。这个介子推是个狠角色,他对自个发狠,为救饿晕过去的姬重耳,割了大腿上的肉给主子吃。后来姬重耳夺得统治权后,却独独忘了加封介子推。等到想起来再去邀请时,介子推已经携母躲进了绵山。

    人家不愿加官进爵就算了,天下想当官的人多了去了。可姬重耳不是一般人,能坐到春秋霸主位子上的主儿绝对不做一般事,他尽然下令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可介子推偏就不出来,结果被活活烧死了。想必姬重耳心有愧疚,除了安葬、建庙和改山名外,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以示对介子推的纪念。

    这个习俗流传下来,到唐开元二十年,唐玄宗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可见,上墓的日子实在是寒食节这一点,也就是清明前一天。作为唐朝子民的杜牧,应当是知晓这条诏令的。不知是“朝令夕改”了,还是民间自发合并寒食和清明了,反正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我想,以杜牧这样的大名人的大名气,他的《清明》诗肯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无论如何,清明在如今是法定节日,墓还是要扫的,追缅逝去的亲人,寄托一份哀思,绝对是人之常情。西狼将就这篇博文的目的,一是把顺来的知识与朋友们分享。二来也想奉上一组长寿花,祝愿朋友们健康长寿!我想,逝者已逝,生者的健康当是先人们最愿意看到的。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杂说清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