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博乐兰香花蝶推荐此文至草根名博首页生活栏目

三十万零白银置一安身之地,算得上奢侈了;三十万两白银织一理想归宿,却未必能够如愿与偿。
随着最后一个皇帝的倒台,捐来的马道台终究没了“入士”的阳关大道。三十万零白银留住了课植园,却留不住课植园的主人,甚至他的愿望他的期盼他的梦想……

人和物的关系上,人总把自己放在主体位置,以为所有外在的东西统统都是客体,不拘自然形成的风物还是人工造就的风景。其实,时空之间,“人”这个主体是最容易被时间消灭、最靠不住的。永恒的永远是物,即或是人造的风景,也往往比人本身存在的长久。
物是人非,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道理。

也许,1956年课植园辟为朱家角中学那段时间里,朗朗的读书声才使这座园子有了真正的书卷之气。可惜的是,书卷最终抵不过钞票。随着古镇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2007年课植园开始改扩建,此后朱家角多了一处招牌景点,学子们却少了一处幽静的去处。

农历三月,课植园里桃花正艳,楼阁弥新。三三两两游客,于碎石小径上徜徉,在浅绿扶疏中流连,兀自放飞自个的轻松和悠闲。那个一掷千金的大商人甚至他的后人们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出差几天,没时间更新博客,对不住朋友们的挂念。今儿,赶紧把《桃花依旧笑春风》这篇稿子凑合出来,算是交差吧。如前,照片均为本人农历三、五两月摄于朱家角课植园,与拙文有关联,但与每段文字不正相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