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终岁尾,照例很忙。忙碌带来的往往就是疲倦,一种亚健康状态,不仅身体乏困,精神也是委顿的。于是,特别向往一份悠闲。
大多情况下,向往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企及的。抽空自我调适调适,舒缓一下紧张的大脑皮层,却是不能不做的事情,除非你想整垮自个的身心。
抽空打开电脑,随意浏览外出时拍的照片,让那些凝固的湖光山色“润洁”一下干涩的眸子,使许多散碎的美好记忆“冲洗”一下枯萎的脑神经,也算是舒缓紧张的法子之一了。

今天,不意在保存的图片目录上看到“德累斯顿”,竟然楞了一下神,这个在电脑里实实在在的地名,于记忆中为何似有似无。仔细想过,原来前些年访欧期间曾在这里有过一次短暂的停留,严格说来不过一个黄昏的流连。
所以,不管是行前还是行后,德累斯顿对我而言都是个陌生的地方。德累斯顿留给我的全部记忆只有一条河。
那是初春时分,德国东部还有点丝丝凉意。下飞机后直奔合作企业位于郊外的研发机构,整整一个白天都搁在那里了,时近黄昏才在德累斯顿城边上一座古色古香的宾馆安顿下来。

那条河就在宾馆后面。河不是太宽,大约不足千米。水面很平缓,在夕阳的余晖下波光粼粼。河畔绿草如茵,森森巨木才开始抽芽,苍劲之中夹杂着点点嫩黄,便有了几分活跃。河对岸就是德雷斯顿城区了,我们能看到的不过几栋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雕塑般静静伫立着。城的远方,已被渐已拉起的夜幕笼罩了。
好一个静谧之处!

说实话,对欧洲的大城小市,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份静谧,那是一种能够让人通体放松的氛围。置身期间,可以什么都不去想,工作上的起起伏伏,生活中的坎坎坷坷,人事里的争争斗斗,都好似远在天际外的云卷云舒,与现实的自我完全脱了干系。
当然,悠闲基本上是有钱的延伸,咱还是发展中国家,加上发展的不平衡,唯有勤奋才能追赶那份向往中的悠闲。无论德累斯顿还是眼下,我的悠闲都是短暂的,德累斯顿是一个黄昏,现在只能百度一下德累斯顿那条河流。
那条河叫易北河,一条我看到的极安静的河,就是我对德累斯顿的全部记忆。

“百度”中的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德语:Dresden;索布语:Drježdźany,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台湾音译为德勒斯登)是德国萨克森州的首府,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位于德国的东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离捷克边界仅30千米,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千米,北面距离德国首都柏林200千米,离西北方萨克森州另一个大城市莱比锡100千米。
德累斯顿的城市人口约50万(2006年),都会区人口共有125万,而德累斯顿所在的萨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区共有320万人,被列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
在历史上,德累斯顿曾长期是萨克森王国的都城,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德累斯顿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和高级食品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根据某些标准,德累斯顿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市遭到盟军的大规模空袭,加上此后东德40年的统治,城市面貌已经面目全非。不过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累斯顿再度成为德国东部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并运用西部的资金恢复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和历史遗迹,再度成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德累斯顿还是一个重要的科研中心,拥有许多研究人员。该市经常被称为“德国硅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学之一。
由于地处狭窄的河谷,德累斯顿的气候类似于德国南部,比德国东部大部分地方温暖。2002年德累斯顿列为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大花园”(Großer
Garten)是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