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岷山主峰雪宝顶脚下有条山沟或曰峡谷,叫做黄龙。
沟不算深,大约7000米;也不算宽,顶多300米。让黄龙名声大振的,当然不是沟的宽窄或峡的长短。在蜀地,这样大小的沟壑满山都是,不知有多少。


黄龙沟的两侧山坡上,茂密地生长着原始森林,松当得起苍,柏也当的起翠,说全了漫山遍野都是密密麻麻的苍松翠柏。山风吹过,松涛阵阵,好似隐着千军万马,煞是雄壮。但也不是黄龙有名的缘由。


顺着峡谷望去,远处的雪宝顶积雪皑皑,宛若宝像庄严的一尊玉佛,于云缠雾绕中时隐时现,似梦似幻,让人不觉疑为天界就在咫尺之外。这仍不是黄龙成名的关键。


峡谷中部,建有一座庙宇,红墙青瓦,飞檐翘角,大有虎踞龙盘之势,更有化外仙境之妙,名字就叫黄龙寺。《松潘县志》载:“黄龙寺,明兵马使马朝觐建,亦名雪山寺,相传黄龙真人养道于此,故名”,黄龙沟因此得名却不因此闻达于天下。


贯穿黄龙沟的,除了永恒的时空,就是不倦的流水。碧水冲破密林,顺势而下,或动如脱兔跌宕成大小瀑布,或静若处子凝聚成层层碧波。水是串联黄龙的筋脉,迎宾池、洗身洞、金沙铺地、争艳池、五彩池、转花池等景点因此而灵动,因此而富有生机。


赋予黄龙之水灵动和生机的,却是凝重的岩石。黄龙沟里,钙华坝、滩、扇、湖、坑、洞、台一应俱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纷呈。如果没有这些形状不同、神采各异的钙华,黄龙的水自然也会清澈,自然也有平缓如镜的湖面和激流险滩的变换,但绝不会如此丰富,如此饱满,如此奇幻。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不仅令人惊叹,更让人折服。在我看来,黄龙“四绝”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当以彩池为首,而彩池之所以彩,端赖五颜六色的钙华岩石所赐。
此物应是天上物,人工无力夺天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