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张潮有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幽梦影》,内中花鸟鱼虫、琴棋书画、诗词雅章,似信手拈来,却字字珠玑,发人深省。读到“中年处不得闲境”一句,更是切身体会,曾以此为题发过一番议论。
人到中年“处不得闲境”,大多数时候实属无奈,不是你想不想“处闲境”,压根儿你就没得闲境。归齐来说大概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家事多。上有老人要记挂,下有孩子需操心,自个的心总是悬在中间,难有消停的时候。二是公务忙。无论是为单位打工挣一份薪水,还是自个打拼商海搏一份事业,都是吃苦出力撑台面的时候,偷不得半分闲暇。三是自我累。人到中年,人生过半,细思量已无昨日可追,只有明天可数,咋也得混出点光鲜来体现自我价值,凡事自然更要十分尽心百分尽力。
居家要过日子,出门须奔事业,举手要思高低,投足需虑深浅,自然会有首尾难顾的焦灼,更有忠孝不能两全的折磨,何况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心烦意乱就在所难免,心不平则气难和,于锅碗瓢盆之间、公务商事当中便少不了磕磕碰碰,或就为一些咸咸淡淡或不咸不淡的事儿置了闲气。
中年之人,退一步已无余地,进一步还有空间。如若置了闲气添了心病生了毛病,不过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徒增了背负的重量,缩了前进的空间。细忖起来,“闲气”不是起于压力,就是缘自欲望。人到中年,压力断难缓解,能做得只有消减欲望。其实,“如今识尽愁滋味”,应当没有什么看不可的事情了,无非“天凉好个秋”,只当习习凉风拂面罢了。于己减一份名利之望,于人增一份宽容之念,自然不会置了闲气,负重爬坡中就会多几分平和,艰难跋涉里就会多几分幸福。
写到这里,想起清人李模写的《半子歌》,倒是治“闲气”的好方子,录在下面,作了结语,甚妙!
半 字 歌
(清)李模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僮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翻覆,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