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面前,城市的空间似乎总是显得狭小。马来西亚采取了“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让道的办法来解决这个矛盾,在吉隆坡老城区外重新规划建设行政区,民间一般称为“太子城”。这方面倒是同国内城市建设的走向大致相似,往往以党政机关的率先迁入带动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不同的是吉隆坡的商务中心并没有随同政府搬迁到新区,而是将整个老城区的繁华留给了经济活动。



太子城依托太子湖建设,整体布局和建筑形态与吉隆坡市内鳞次栉比楼群迥然不同,总体上压低了高度,体现了开阔,显得更加大气和现代。太子广场是新的行政区的中心,马来西亚国旗连同14个州的州旗在广场中央迎风飘扬,广场边坐北向南的是新首相府,折射出中华文化的影响,醒目的绿色圆顶则凸显出伊斯兰风格。广场西侧太子湖畔,一座巍峨的红顶清真寺拔地而起,与绿顶首相府交相辉映,仿佛时刻在提醒人们,马来西亚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地方。



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红顶清真寺,这座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与绿色为主色调的伊斯兰风格大相径庭,真的很出乎意料。是为了寻求与首相府的色彩协调,还是有其他内涵,就不得而知了。据说,红顶清真大寺是为纪念郑和下西洋而建,不知真假与否,希望是真的。



碧波荡漾的太子湖上,鸿运大桥横跨湖面,脊式拉索宛若一张刚刚抛撒开的巨大银色鱼网,与传统中彰显现代元素。其实,吉隆坡同每一个后发展国家的城市一样,传统中孕育着现代,现代提升着传统,就像一块厚积薄发的土地,充满了渴望生长的勃勃活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