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卫嗣君为什么喜欢搞“小动作”?

(2009-02-12 12:05:58)
标签:

西狼

历史是个故事会

读史手记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卫嗣君

文化

分类: 历史是个故事会

“小动作”背后的大文章

    公元前283年,很有一些影响深远的大事情发生,比如齐王子田法章复国、蔺相如完璧归赵等等。与这些大事相比,苟延残喘的卫国国君之死,实在不值一提,依惯例最多就是“卫嗣君薨,子怀君立”。《资治通鉴》也确实是这样记载的,不同的是后面还有一段话,说的是卫嗣君的生平,能够被司马光先生收录在历史巨著中,卫嗣君也算与众不同了。

    卫嗣君的与众不同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迹,在荀况同志看来不过是些“聚敛计数”的小动作。话说有一天,一位县长整理内务,倒腾褥子时露出了破席子,看起来是位廉洁的官儿。次日,卫嗣君竟然送给他一条新席子,让这位县长大吃一惊,这是第一件事儿。卫嗣君派人在通过市场管理处时,悄悄给管理人员使了银子,想必是故意夹带了些违禁品,然后召见管理人员问是不是收了某某人的小钱,令其退还贿赂,这个人自然吓个半死,这是第二件事儿。卫嗣君很看重大臣如耳,为了不被其蒙蔽,就有意识给另一位大臣薄疑升官职,使他们两人互相牵制,这算第三件事儿。卫嗣君在家庭生活中也喜欢玩心眼,明明喜欢小老婆泄姬,却故意把大老婆魏妃抬得高高的来搞平衡,这是第四件事儿。

    搁在普通人身上,这些小动作就是喜好窥探隐私和搬弄是非,笃定不是好习惯,肯定不受大伙待见。司马光老先生干吗要把这等“小动作”弄进大历史中呢?我想,决不像柏杨先生说的“不过小聪明多如牛毛”那般简单,《资治通鉴》毕竟不是通俗小说,而是写给皇帝老儿学习借鉴的“政治教科书”,司马光记述卫嗣君这些“小动作”时一句“嗣君好察微隐”并没有什么贬义。所以,“小动作”背后一定有大文章。

    窃以为,这些“小动作”到了一国之君那儿,似乎与品行无关,而是与屁股有关。皇帝也好国君也罢,关键是屁股要搁在“龙椅”上,倘若坐不住“龙椅”,那屁股就不过是平平常常的屁股,没什么尊贵的了。这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狼多肉少,想坐那把椅子的屁股实在太多太多。于是,千古以来,君王们殚精竭虑的都是如何把那些觊觎“龙椅”的意念消灭在萌芽状态,扼杀在摇篮之中,让大伙心甘情愿为自个卖命,把自个的屁股稳稳当当放在那把叫做“龙椅”的硬木凳子上。

    就此而言,卫嗣君的“小动作”,就是君王驾驭臣下的手段和方法,自然算得上大文章,自然也入得了大历史了。送席子施恩到设圈套惊吓,让臣子们感到总有一双眼睛在黑暗中盯着自己,常怀惊悚之心,其实也就是种“监督”;在大小老婆间搞平衡和让臣子互相牵制,让他(她)们去互相折腾,偏没有功夫来折腾咱了,大可以坐享渔人之利,大概齐也能叫“制衡”。司马光老先生并不是给严肃的历史加点搞笑的佐料,让读史者放松一下,在他老人家看来,卫嗣君的“小动作”委实关系维护统治地位的大问题。因此,皇权专职年代里,君主乐此不倦地总与臣子们玩着“猫捉老鼠”的大游戏。

    不过,这种自上而下的监督和鼓励内耗的制衡,毕竟是上不了锅台的狗肉,除了吓唬吓唬那些“有贼心没贼胆”抑或“贼心也没有”的主儿,要保住自个的屁股实在是难。如果流毒到现如今,更是遗害无穷。根本的法子,还得靠民主层面上的制度。


   

 相关链接:三家分晋,历史深处的惊悚

            谁是吴起之死背后的黑手?

            三世而斩,魏嵤为何绕不过这道弯?

            司马光的“四种人”能否一网打尽天下人?

            “愚人”果真能用吗?

            败者也能为王

            六国合纵,一心难求

            战国奇事:宋王发飚,只为雏鹰

            燕王真的愿意“禅让”王位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