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国合纵,一心难求

(2008-12-24 11:55:48)
标签:

西狼

历史是个故事会

读史手记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苏秦

合纵

文化

分类: 历史是个故事会

感谢“姹紫嫣红”圈子和冰雪儿推荐至锐博首页

                                                           

    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力断金。理是这么个理儿,事情却很难尽如人意,难就难在“同心”上。同心不一定同圆,因为圆有大小,事便有了阴晴,实难真正做到一心一意。

    兄弟血浓于水,尚且难同心同德,怎能指望国与国之间呢?所以,合纵抗秦虽然是六国的别无选择,却注定是一段没有结局的故事。

    都知道这段故事与洛阳人苏秦有关,其实合纵抗秦并非苏秦的初衷,他的追求是天下一统,最先瞄上的是秦惠王赢驷。只可惜赢驷哥哥不懂他的心,热脸端端贴了个冷屁股。(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资治通鉴》)

    苏秦先生很受伤。受伤的只是心,脑袋瓜依然好使,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琢磨出了联合六国共同抗秦的“合纵”之计。赢驷你小子不待见俺,等着瞧俺让别人来待见你。

    很受伤的苏秦投奔燕国,依次在燕、赵、韩、魏、齐、楚穿梭游说,其间艰辛曲折说来话长,不外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尽往六个国君的痒痒肉上挠,不再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去翻看《资治通鉴》或者《战国策》。为了稳定秦国,还使计让好朋友张仪到秦国作了说客。

    应当说,苏秦问题看得准,嘴巴也很利索,六国国君倒也不傻,明白了真正的敌人是谁。就这样,苏秦先生靠三寸不烂之舌说合了六国。公元前330年,南北合纵鼓捣成了,苏秦先生身挂六国相印,出任合纵盟主,权势之炙,端得天下无二,美美过了把瘾。(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资治通鉴》)

    六国合纵抗秦,是战国时期最有可能颠覆历史进程的谋略,倘齐楚燕韩赵魏真能同心同德,以六国之国力军力,拒强秦于黄河以西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甚至灭了这个虎狼之国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可惜,六国国王心底都存了个保存实力的小九九,那个合纵大厦便是建在流沙之上的东西。这一点,秦王赢驷看得明明白白,略使小计就让齐、赵同魏国先干起来了。苏秦高兴了不到一年,连秦兵的毛都没见一根,殚精竭虑搞起来的合纵就稀里哗啦了,还是很受伤啊,真个“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北合纵,就这样被赢驷兵不血刃地消于无形了。

    如果说苏秦的“合纵”只是纸上谈兵,战国时期倒还真有一次动了刀枪的“合纵”。十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18年,在强势的楚国召集下,赵、魏、韩、燕、齐再次结盟,楚怀王芈槐当仁不让作了盟主。

    芈槐倒是比苏秦强一点,集结了联和部队向秦国进攻。不过,这把“集结号”仍然没有吹响,齐国军队行进的速度比蜗牛还慢,直到联军进逼到函谷关,也没看到齐国军队的影子。剩下的五国联军,除了摇旗呐喊,愣没个真往上冲的,最终被秦军打的大败而归。(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资治通鉴》)

    自此,南北合纵名存实亡,鲜有人当回事了。一年后,很受伤的苏秦在辗转流亡中被人下了黑手,悄无声息死在齐国。可见,天下之难,莫过于人心一统。计谋再好,没有实现的支撑条件,终究是画在纸上的饼子。

 


   

 相关链接:三家分晋,历史深处的惊悚

            谁是吴起之死背后的黑手?

            三世而斩,魏嵤为何绕不过这道弯?

            司马光的“四种人”能否一网打尽天下人?

            “愚人”果真能用吗?

            败者也能为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