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起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持续的紧张使人疲惫不堪,精神紧张,可这个团队没有太多的怨言,大伙“不舍昼夜”都在尽全力工作。
于是就琢磨,人为什么愿意忙?忙的意义何在?
“责任心”也许是答案之一,这种与生俱来或者后天培养的东西,应当是职业道德很重要的构件,体现了社会共性认识对个体意识的固化和强化,它的确能够支撑或者约束一个人去努力做好工作。但愿意“忙”或者愿意听命“忙”的背后,大抵还是有些私心的,除了干成事业后的心理满足外,希望自己的工作被上司认可进而个人前途有更好的发展,应当是更重要的一个动因。
因为我们有过“狠斗‘私’字一闪念”的经历,很长时间人们都慎言“私”字,羞言“私”字,也在想方设法掩饰“私”字。那么,这种为自己的前途而忙于工作的想法好不好、正不正常呢?我想应当是正常的,如果不是有一定的个人动因,大概很难使一个人坚持而且毫无怨言地“忙”下去。
你可以说,道德呢,不是还有道德吗?窃以为,道德约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普适性。普遍适用于大家,是道德约束能够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因人而异的约束不可能上升到道德层次,只能是长官意志,那是持久不了的,如果超过被约束者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的底线,必然会招致反抗。伟人说得对,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所以,一个人乐意“忙”的基本动因还是自私的,这个自私也是一种动力,只要和社会主流要求顺向合流,它就是积极的向上的。就像“经济人假设”一样,正是在自私的基础上产生了利他的实际效果,维系了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稳定。也就是说,自私是人之本性,不能一概定性为坏东西,不应当将“自私”一棒子全打死。只要自私的行为能够导致利他的结果,对社会有益对事业有助,就应该得到承认和鼓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