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便时刻关注来自灾区的每一条信息和动态。几天来的抗震救灾,无不体现着、张扬着、践行着四个滚烫的大字“众志成城”!我为灾害中的伤亡者揪心而痛,也为我的国家和民族而自豪,更明白这个历经苦难的民族为什么屹立东方千年不到。
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不惧怕苦难的民族,历史雄辩地证明,越是艰难困苦的时候,越是生死存亡的时刻,越是近乎绝望的关头,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就越是空前勃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挽狂澜于即到,扶大厦于将倾,在绝望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一举扭转败局或颓势。
这次地震波及面很广,我生活的城市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也有强烈的震感。当人们在摇摇晃晃的大楼中醒悟过来时,更多的是张皇失措,更多的是手足无措……无论年少年长,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并不知道正确的处置方式是什么?因为我们接受的教育中从来就没有这一课。回过头来再看,我们的文化传承中似乎缺少一点“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于是,“杞人忧天”被作为一个笑料流传了几千年,“杞人”也不过是一个拎不清的傻帽的代名词而已。当我们的心情浸泡在灯红酒绿中,常常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实际上,傻的正是我们自己,我们这些总相信天不会掉下来地不会陷进去的人啊!
人类穷究天理的欲望和实践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即便是科技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大自然仍然充满着许许多多不可预知的东西,存在着形形色色无法回避的灾难。与其在灾后感慨人力之有限和生命之脆弱,还不如认真思考天灾面前如何自保和自救,如何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记得在欧洲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时,东道主的开场白毫无例外是“安全教育”或者叫“忧患警示”:如果发生意外,请大家不要惊慌,跟随某某沿着某条线路撤出大楼在某处集合等等,而且绝对郑重其事,因为这些已经固化成法律规定。
所以,换个角度看“杞人忧天”,天也许在某个时刻真会塌下来,地也许在某个时候真会陷进去。那么,我们在歌舞承平的时候,就不能忘记天灾正躲在某个角落里觊觎得意忘形的人类,就要认真思考天塌下来时应该怎么做、地陷进去应该做什么?比如,在学校开始必修的应对灾难的课程,教给孩子们灾难面前自救的方法,当然成年人更应补上这门功课;把应急预案的制定当作一件严肃的事情来做,而不是一份束之高阁的文件,更重要的是组织仿真演练,不要怕花钱,把应急的各个环节固化成每个人的习惯自然……早早做了准备,天灾面前我们肯定不会有那么多悲痛,损失肯定也会减少很多,这正是“杞人忧天”的积极意义。
心系灾区无法宁绪,无意再去推敲文字和逻辑,就这个意思了。朋友们若有好招,不妨跟帖指教。
最后,衷心祝愿灾区的百姓尽快渡过难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