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文化”的丑陋一角

(2007-05-15 12:23:30)
标签:

西狼

信马由缰

饮食

文化

反思

分类: 读书自然有收获
    中华烹饪在世界上几乎无出其右,国人对色、香、味孜孜不倦的追求,造就了全方位冲击视觉、嗅觉、味觉的中国饮食,成为我们引以为豪的一种“文化”。即便是信手翻翻李渔先生的《闲情偶寄》,望梅止渴同样是享受。

    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华饮食文化除了诗情画意外,还有一些国人喜欢“生猛”,而且无所不用其极。就连对中国菜津津乐道、大加吹捧的柏杨老先生,也不得不为此大摇其头。柏老文章中有几个例子,吾辈孤陋寡闻大多没听说过,便“顺”来看看:先说比较大众化的“猪羊”,明朝冒辟疆先生请客,吃一桌中等席用了三百只羊!原来只用每只羊下唇的一片肉。《庸盦(ān)笔记》有一段关于清朝中叶“吃猪肉”的记载,烹饪前用棍棒把一群猪活活打死,然后取其背上的一缕肉制成一盘菜,盖取其精华矣……再说难得一品的“鹅掌驼峰”,此“鹅掌”不是我等在小饭馆里下酒的彼“鹅掌”,此鹅掌制作之前先要把鹅赶到烧红的铁皮上“跳舞”(不跳行吗),可怜的鹅儿们在高温灼烤下跳到力竭而死,这时斩其爪而烹之。至于驼峰的取得,乃是将骆驼绑到柱子上,用开水慢慢浇它的脊背,直到将骆驼浇死,割取驼峰做菜,据说这样得到的“鹅掌”和“驼峰”最为味美。这两种大快朵颐者大多不亲历残酷,那吃“猴脑”的生猛,就不是我等意志不坚定者可以享受的了。柏老的文章中写的活灵活现,现抄在下面:

    “餐厅里设有特制之桌,桌当中有一个活动的圆孔,恰恰卡住猴先生的脖子,吃的时候,把猴先生套在其中,下面用铁链拴住手脚,用剃刀把头上的毛剃光……然后用利刀从头顶当中划开,活活剥开它的头皮,此时猴先生痛极哀嚎,声闻户外……此时一群亡国型的食客再用滚水浇到猴头上,用铁锥轻轻敲它的头盖骨,把头盖骨敲碎,大家用各种银勺探进去挖出脑浆来喝……那个可怜的猴先生此时往往还没有断气,叫虽叫不成声,可是两眼灼灼,望着那些吃它脑浆的食客,泪珠滚滚而下……”

    此情此景,不要说亲临,读这段文字都会毛骨悚然!残酷至此却有人也以“吃文化”轻轻一掩而过,特别是现在生活好了有条件了,打着“文化”旗号追逐感官享受的人更是多了起来,前些年的“非典”肆虐,不就是吃出来的大问题吗?!所以,把中华美食文化色香味的华丽大氅揭开来,割掉这一角丑陋的肿瘤,给中华美食一个表里如一的健康躯体,不仅是顺应环境保护的大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不用说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