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前,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要保持旅游参观点门票价格稳定,严禁旅游参观点借举办节日演出、庆典活动等名义搭车收费,并将派员到各地巡查。国家发改委真得太忙了!“五一”禁涨景点门票,对我等老百姓是件好事,我没有反对的意思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只是想,这法子真管用吗?能管多长时间?管理成本又有多大?
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商家“唯利是图”是天经地义的事,换句话说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五一”游客数量剧增带来需求的大幅度攀升,需求大于供给,依照价值规律旅游景点涨价没有什么不对,兴许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客流,减少运输部门的“黄金”压力,提高游客旅游质量。如果官方硬性控制价格,不仅在尊重客观规律上给人以诟病的借口,何况全国那么多景点,上命能否皆达,上命能否皆受,也是说不定的事。要想真正管住,管制成本恐怕不会是个小数字。
据说,设置“黄金”周的目的是刺激旅游购物,进而拉动内需。七天长假猫在家里也的确难受,外出玩玩恐怕是许多人的必然选择,行、住、玩、购全方位出击,旅游者要从兜里掏出不少票子,确能增加商机,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但咱中国人太多了,大家集中在“五一”、“十一”、“春节”几个黄金周外出,原本绷得很紧的铁路、航空、公路运输,往往如临大敌。旅游景点、购物中心等地方,人头攒动,人流如蚁,拍个好景点得拿出点不怕死的精神勇猛冲锋,安全都是件悬心的事,还能陶情于山水之间乎?长期鼓励“集聚”出游,吸引力的弱化只是迟早的事情。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想大家心甘情愿往外投钱,能否换个思路:分散客流。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有的人喜欢春雨寻幽,有的人喜欢夏日冲浪,有的人喜欢秋季登高,有的人喜欢冬天赏雪,让每个人在自己愿意外出的季节旅游,说低点大家的满足感或幸福感会好一些,说高一点也是以人为本。所以,把公休假的制度执行好,把旅游的战线拉长一点,用不着兴师动众在某一时段禁涨景点门票,把事情交给市场去做,方方面面都会轻松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