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谷“三大怪”

(2011-07-29 09:09:39)
标签:

杂谈

1、石牛拉石车:第一个是博济桥,博济桥位于阳谷县城原东关,过去是交通要道,为南去寿张、北通东昌、东达张秋的必经之路。

http://bbs.yanggu.cc/attachments/month_0811/20081107_cac43f3a7d9d81c31e8bC47QHFgT3POK.jpg
    据《阳谷县志》载:“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知县傅道重命义民董宪章架石桥三孔,旁设栏杆以翼之,勒其名曰博济。”桥名碣淤没后重新出土,上有“修桥善人寿官董宪章”、“万历三十四年岁次丙午”等字样,印证了县志的记载。
该桥由桥基、桥身两部分组成。桥体呈三孔,石砌拱券式桥洞。桥洞顶端南雕龙首,北雕龙尾,并列三条石龙,首尾相顾,形态活龙活现。桥四周各雕一石虎,伏爪静卧,气势威严。桥身东西长8.30米,南北宽5.12米,因桥身跨度小,故桥面平铺,不用拱形,以便通行。桥底至桥面2米多高,桥洞中间的桥基两壁各由10个石滚式的圆柱体大石墩紧密排列,东西两侧石墩则是各11个,南北两端又各有一更大石墩突出在外,支撑桥体。从桥的结构讲,整体石砌,做工精细,造型美观,古朴大方;各部件之间,卯榫相接,严密无间,不露痕迹,浑然一体。桥身南北两侧各有浮雕石栏杆,望柱12根,顶端间镶嵌石栏板共10块,栏板上下各嵌石条。栏板的浮雕多为神话故事,如八仙过海、寿星下棋、天马行空、柴王推车过桥、农夫开山、牛车出行、铁杵磨针和鹿鹤、蝙蝠寿字图等。望柱也雕有竹梅鸟兽及山水人物,栏板上下石条也都雕有图案。浮雕画面主题突出,情节生动,人物造型惟妙惟肖,形态逼真,雕刻刀法苍劲有力,古拙素朴。对研究明代桥梁建筑及石雕艺术有重要价值。
    博济桥因其南侧西数第二块栏板上所镌刻的牛车出行图而闻名。它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明代万历年间,阳谷有一个县丞叫笪一顺,居官清廉,上任时自驾一母牛而来,后来母牛生了一个牛犊,离任返乡时,笪公坚持要把牛犊留下,说牛犊是吃阳谷草料长大的,应该留给阳谷,仍驾一母牛自去。笪一顺的行为深深打动了阳谷人,为了永远纪念他,人们便把他的故事刻到石桥上。后人将此石刻称为“石牛流芳”,俗称“石牛拉石车桥”,誉为阳谷一景。清代有诗赞曰:“已驾车牛子母分,犊鸣悲切不堪闻,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悲苍感人,寄托了人民对清官的赞颂和思念。
    400多年来的风雨沧桑,博济桥仍保存基本完好,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成为阳谷一处标志性的建筑,倡导清正廉洁的一座丰碑。1999年阳谷县旧城改造,东关西部规划为广场,桥保留在广场东南角,遂在旁树立标志牌。2004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县政府将广场命名为博济桥广场。   年,阳谷县城区划分三个办事处,所在在因此桥命名为博济桥办事处。

2、三步两眼井:在干休所北边、一说在北关外。

3、无影地:紫石街文庙西。据老人讲,日本人侵占阳谷的时候,他们曾在此地挖地三尺找宝,没发现什么。http://s9/middle/54ea71d1t830f9c4c75a8&690

上图为老文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