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像自由一样美丽》--永远坚持正义 向往美丽!


也许就是冥冥中的安排,竟然在图书馆的漫画区找到这本书。上个周末,是法国的黑色星期五,恐怖组织向周末休闲的市民开枪屠杀。而就在几十年前,这个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也在进行着惨绝人寰的屠杀。欧洲国家的一纸契约,将犹太人民推进了种族灭绝般的深渊。拿起这本书是沉重的,当我站在车站翻开第一页,我几乎就再也没有放下。两个小时,当我泪眼婆娑地看完,内心是痛苦煎熬的。我其实内心十分脆弱,虽然钟爱重口味的恐怖电影,但关于动物的,那种虐心的绝对不敢看。对于真实历史的,一部《钢琴家》,一部《南京南京》就足以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甚至在看书时,我的脑中仍一度回放《钢琴家》的画面,哪怕我看这部电影已经是十年前。战争是如此残酷,屠杀平民永远是让人不齿的恶棍行为。任何人和组织即便再标榜自己是为了公平正义,只要他们对妇女和儿童下手,他们就永远会被镌刻上刽子手的标签!然而我今天想说的并不是痛斥恶魔们,而是心生感叹。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仍向往美丽,尊重知识、人格和艺术的犹太人民。即便他们是知道已经无法回到家乡,见不到亲人,随时面对饥饿、疾病、死亡的小小少年们。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作者在描述战争和犹太集中营的一些历史。作者的语言很平实,并没有过多地使用修辞语言,但仍让人看得不寒而栗。作者将笔触更深刻地放在了对于犹太艺术家的描写上,他们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教育做出的牺牲,他们为让孩子们有健全的人格所做出的努力。而后半本书,大多是这些孩子们的画作和诗歌。其中有很多很成熟的作品,在色彩和结构的运用上非常富有天赋。要知道,在那样的情势下,连找到笔纸都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却用有限的资源创作出这些美好,并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活过16岁,基本上都死在了集中营里。
还记得前一阵看过一个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帖子,最后一句话我一直记着:请不要忘记,我们离那段历史也仅仅过去70年而已。是啊,因为出生在和平年代,好像我们忘却了就在几十年前,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我们在抱怨房价高、交通堵,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当失恋跟考试压力都能要人命的时候。我们没办法与几十年前被屠杀的人民感同身受。除了在朋友圈点蜡烛,我们不知道能为这个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做什么努力?还要吐槽新闻联播总是国外比较乱套,风景这边独好。当法国的原子弹炸向IS总部,美国也从旁协助的时候,我想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战争再次来袭,我们是不是有能力和足够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切?刚刚经历黑色星期五的法国人也许给了我们一个好的答案: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谢谢你们的祈祷,但我们真的不需要更多的宗教信仰了,我们信仰的是音乐!亲亲!香槟和快乐!巴黎的意义是快乐人生。充满艺术天赋的犹太人也是这样做的。成人利用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为孩子们争取权益,同时并不屈从于恶魔们。他们将艺术将美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予孩子们,哪怕他们知道,死亡是他们唯一的解脱。艺术家们在集中营里还在创作和保护,就算双手残疾也还在想办法拿起笔。他们藏好孩子们创作的画作,毅然追随着亲人直面屠杀,他们内心是坚定的,他们知道这些作品会公之于众,这不仅是犹太人的,也是世界的。他们坚持正义,向往着美丽,他们不是带着耻辱标志的囚徒,而是最熠熠生辉有着高贵品格的人类。
残酷的年代已经过去,希望它永不再重演!一个人拥有高尚的人格便值得永远被怀念!
前一篇:这个世界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