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让我想起最近看过的两篇有趣的文章一是《我妈的负能量》,二是《寒门再难出贵子》,堪称是这本书的中国立体形象版。前半本书主要讲了一些概念余闲-管窥心态-稀缺。因为没有余闲导致了心态的管窥最后导致了资源的稀缺。这就是穷人为什么还会更穷的原因。而往往这种贫穷还会让人陷入到忙碌和无法思考的境地当中,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眼前要还的信用卡债和房贷,无法再往更宏观的思路去开拓,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这种思考能力,最终一生陷入贫穷。而那些所谓富人,他们有更多的财富看起来还有更多的时间,因为有时间,他们能规划自己的行动和思维,他们比穷人有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和参加家庭日,他们不会在买不买洗衣机这个问题上纠结很久,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交到朋友。但是这本书想说的是,并没有真正的穷人,穷人是因为没有思想带宽,导致了思想上的稀缺,从而陷入了无休止的忙碌,没有时间去理发或奢侈地听一场音乐会。而一旦有了余闲和规划能力,哪怕只是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可能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你觉得没有时间看书、陪孩子或者锻炼身体。其实你是有这样的时间的。只是你无法专注地去做事情。所谓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就是这样的穷人状态。发现没有?越穷越犯懒,越有拖延症。工作要到最后的时间节点才完成,想要开始的健身计划却一直没有开始,凌乱的房间也没有心情打扫,正因为这些事没有做而心里又装着这些事,让你无法专注地应对,所以你没有了余闲。如果每周专注地陪孩子1小时,每天锻炼10分钟,每个月读掉1本书,留出10分钟规划工作计划和流程,可能你还能多出半个小时去问候一下好久没有联络的朋友。这个时代被速成鸡汤灌得太多,有些麻木了,感觉各种微信号的时代已经渐渐要散去了。我们花了30年走完的别人百年的发展之路,单凭个人想要靠个人这个努力追赶这个时代已苟延残喘,更何况还想去要过更好的生活。我曾经也是一个陷入信用卡迷局跟只专注于眼前无聊的人,我甚至多一点点的可能都不去想,于是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训。所以当我拿起这本《稀缺》它不再是一本生涩难懂的印度人写的经济学书,而是一本感同身受值得商榷反复阅读的功能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