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对于我的初中,我是极少提及的。今日回忆闸门打开,不妨坦诚。我的初中是我迄今为止人生最为灰暗最不自由的阶段。它的开端我始料未及,它的结束却意味着我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而不再是随波逐流的少年叛逆自主的开始。我小时候其实是个很文静很听话的女孩,对比我们班上其他爱运动爱说爱笑的女汉子,我多半时间都是在自己的空间里神游。一切默默地,默默地爱画画,默默地爱音乐,默默地暗恋某个人。但其实我小时候是很受男生欢迎的,这是我长大了才知道的。可能是因为我当班干部却不像其他女生那样喜欢告老师,撵着其他男生满教室跑吧?总之,小学时光在喜欢我的老师跟喜欢我的同学的庇护下我十分顺利的完成了学业,并且学习成绩还可以,我们那个班后来很多人都是上重点还出了不少高材生,但是小时候大家学习成绩都是差不多的,这个分水岭就是初中。我十分痛恨中国的教育制度就是把孩子们分成三六九等, 有关系家境好的就去好学校,没关系家境不好的就得到坏学校。但是这其中也有例外的,比如我表妹也是跟我一个小学一个初中,老师都差不多。但是我们这个班第一名也就是去了个一中。哈尔滨学生懂的,就是省重点靠后的。第二名好像是去了十四中,也就是个一般的市重点,再往后就是花钱上的私立学校或者就是中专,一大半选择不再念书了。我表妹却上了哈尔滨最好的三中,大学厦大研究生在纽约大学,现在在美国工作。我初中同学的去向我几乎不得而知了,我初中几乎没交下什么朋友,所谓初中的朋友都是一个小学过来的。我当时的小学分初中分到两个学校,一个是相对比较好的113中,去这个学校大多要靠关系,因为这并不算是我们的对口学校。对口的初中是60中,其实60中现在也算是个不错的学校。只是我们那时候赶得比较背,赶上学校重建,都被发配到附近的小学上课。对口60中的小学就不止我们了,话说我们小学同学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起码都是乖学生,对于社会上的事情知之甚少,但是另外一个学校的学生就不一样了,长得就已经有社会青年的样子(注意,我们那时候都是七八岁上小学,六年制有的上中学都十四十五了,所以已经不是小孩的样子了)。很快就形成了暗黑组织、社会大哥、东北小钢炮类的团体。这其中还夹杂打架斗殴、抢劫、早恋等一系列行为。我们那时候的班主任是个刚毕业的大专生,长得不错,说话轻声细语的,一来就要跟她的学生打成一片。但她很快发现她在学校里学的那一套在实践中根本不顶用,她管不住这些叛逆的孩子们。我们其他主科的老师都是年轻女的,教学经验没有,也压不住阵,很快课堂纪律就没法保证了。我那时候数学已经不爱学了,英语就靠课外辅导班,语文是因为语文老师喜欢我。我到现在还记得我们那个语文老师叫姚婷,身材很好,化得妆有点浓,很妖艳。她是唯一一个教了我们三年的老师,话说心理素质还是很强大的。其他年轻老师都在班上被学生气哭过,我们数学老师还被打过。是的,被打,在课堂上,我是前所未见的,而且打得不轻。
初二的班主任就换了,因为那个年轻老师实在压不住阵,她能惩罚的方式也就是放学不让我们走,挨个儿跟她下保证。但是我们那个班的同学还真是油盐不进,而且班上的风气很不正,早恋都出了花花儿了,大家都欺负懦弱的同学,男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抽烟并且拜了码头,我初中基本上就只能当假小子很快也学会了飙脏话,不然真的很难立足。不过我还算幸运的,挺多同学都被劫过钱,我倒没有。但是那时候因为是在一个小学里边借地方上课,所以学校根本没那么多人监管,一些社会上的人,渐渐不再念书的人都来去自由,我自小是乖乖女,那时候真的感到有点害怕,想转学又不敢跟家里人提要求,就一直忍着,天天不开心,导致初三生了场病还要动手术。初二的班主任换成了个经验丰富的老太太,但是我对老太太没什么好感,她是教物理的,我最烦的就是物理,老太太嘴还损,擅长翻白眼,我渐渐也叛逆了起来。尤其是她总是喜欢揭人的短处。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勤奋的孩子,我是靠小聪明混的,别人鼓励鼓励我,可能我就还能积极向上点,别人如果批评我,我是绝对会逆反的。当然,那时候我是不怎么会表达我的叛逆的,我就是不吱声,也不想跟同学交际。那时候还有一些不好的心态,就是觉得小学时候明明不如自己的同学因为关系上了好班,就能得到好的学习氛围。自己倒霉,被分到这个班,小时候还是个中队长呢,初中非让我当个小组长,还得前后左右学习都得管,我特么又不是他们妈,总之,对老师的意见很大。还记得那时候数学老师找我谈话,说我跟学习差的同学交朋友。我特么那时候就那么一个跟我关系好的,会给我买零食吃的同班同学好不?那时候去校外辅导班学英语,有很多重点中学的学生,他们的气质跟说话和我们班的同学都不一样,可能是我当时的心理就有了自卑感,甚至是有点扭曲的。所以后来,明明很喜欢的英语也不学了。唯一的爱好就是听音乐,零花钱都用来买《当代歌坛》和卡带。很快我们就开始9点半放学,天天补课补课,我那时候已经搬了家,住在另外一个区比较远。那时候我的成绩在那个不怎么好的班也就是个十名左右的水平,在全年级排都要排出二三百了。那个时候学校还总拉大榜,按照成绩来分补课班。其实补课班的氛围比我白天上课的气氛要好。因为白天我们那个班学习的人不太多,到了初三的后半段,来上课的人都没多少了。而补课班的同学学习成绩都差不多,来自各个班级不再有好坏班之分了,所以很多差班的好学生都更拼命的学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我那时候在补课班有了聊得来的朋友,所以补课根本没怎么听,都用来交流了,那时候对于自己的未来没什么概念,有点得过且过了。我父母在教育方面其实是不怎么管我的,我去上什么补课班他们都是听说不错,让我去,然后我明明不喜欢还是去,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尤其是理科,我很头疼,完全没兴趣。但是我深深记得我初三教化学的那个老师非常负责任,给我们补课不要钱,而且是去他家。我能感觉到那位老师是希望我们能成才的,只可惜初三基本大局已定,我们的基础太差了!很遗憾我已经忘记了那位老师的名字,估计现在他也快退休了吧?
到最后要毕业选学校的时候,我们班主任把我们这些想念书但是考重点基本没啥希望的人都叫出去挨个儿谈话,让我们提前报考中专。有的被劝服去学护士,老师是让我学师范。其实老师也是为了我们好,像当时去学护士的同学现在混得也不错,比我们这种打工族挣得多。那时候我一同学的妈还让我去学空姐,如果真当了空姐可能现在已经完成了环游世界的梦想了吧?不过当时,我绝对是出于叛逆,拒绝了老师的劝服,很执着的要去上高中,就算学费不菲也要去上!后来我们班的同学大多去上了职高,只有大概不到十个人去上了高中,而且一多半还花了不少钱。我们这个班没组织过什么班级的活动,也没吃过散伙饭。穿着一身劳改校服的毕业照我也应该早就扔掉了吧?好像前年也不是去年,有初中同学辗转找到我说有同学聚会,我说我连大家的名字都不记得了,就不要出现了。我的初中过得很无聊,除了学习就是音乐,对于人的记忆是很少的,称得上朋友的没有几个,至今联络的也基本没有,也没有早恋过,甚至喜欢的男生都很短暂,几乎是没有。还记得那时候好像周围很多人以早恋为荣,他们总问我,我就编出来一个外校的大帅哥。实际我初中都没怎么见过帅哥,那时候我有个偶像叫孙耀威,如今已经在歌坛销声匿迹了,他是陪伴我整个初中的人儿,直到中考时被《还珠格格》取代。
后来看《匆匆那年》还是挺有感触的,我的同龄人大多都是这样的故事,只是因为环境和遇到的人不同,性格和命运也不同罢了。我很幸运上了高中后遇到了开放自由的环境和遇到因材施教的老师,改变了我的性格;因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阳光起来;遇到自己喜欢的事让我知道我还是聪明有天赋的;遇到喜欢的人让我更有动力;到了大学我已经养成了健全的人格,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命运,再不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时至今日,对于自己的初中生活仍然觉得十分遗憾,深感到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我痛恨应试教育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跟走后门上好学校的潜规则。但是我无力改变,只希望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青春很短,别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