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六六《心术》
标签:
杂谈 |
我已然许久没读书了,其实很多书我都是看了一半就搁置在了一边,我就是要告诉你《甄嬛传》、《盗墓笔记》、《黑道风云20年》。。。我统统还都没看完!但是最近我把六六写的书通读了一遍,几部比较有名的,且都改编成了电视剧的:《王贵与安娜》、《蜗居》、《心术》,之前曾经细读过《双面胶》此时忽略不计。突然发现这几本书被改成电视剧女主角都是海青,算是巧合不?也许不算。六六写的女子都是江浙一带的女子,又偏偏个个有着独特个性,我似乎已经习惯了海青说话的大嗓门。她就是胡丽娟、就是安娜、就是海萍,亦是大龄女青年美小护。
这几本书现在最值得说的,自然是《心术》。近期大热,电视剧刚刚播过。我亦是觉得电视剧好看,才来看书的。但是说真的,书要比电视剧过瘾。因为六六这女人没废话,不像有些作家写书,冗余得很,一堆台词对话,交代前因后果,六六则是一针见血,快旁人不敢言之快语!而且讲得都是电视台不让播的大实话。书亦并不长,一天的时间足以看完+回味。再看电视剧,就觉得忒和谐了!可谁让广电总局不让播呢,就在邈邈和VIP和美小护之间的爱情上多费点唇舌吧!
看完书我也斗胆说说我对医患关系的看法。我先表明我的立场:我是倾向于站在医生这边儿的。但是我身边还真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说。因为我家人身体还算健康,几位故去的老人基本都是老死在家中,以患者家属身份与医院打交道的经历几乎没有。家族里也就我妈有腰腿疼的毛病多一些,但是我妈坚信,熟人好办事。所以她对她自己的毛病,一点儿也不觉得是毛病,到医大一医大二哪怕到北京三甲,咱也有熟人,不怕!总是治得好的!我反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医生打交道的比较多。我总结的是和六六总结的大夫印象差不多,就是大夫们有意无意的乐意在某些场合尤其是餐桌上说他们的病例。就是他们自己说得轻描淡写,旁人听了吃不下饭的那种,但是他们确实是无意的,因为那样的场面确实很有故事性。还有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是贫瘠的,倒班多,手术多,基本上都住医院附近,我大夫朋友之一业余爱好也就是在家看碟,另一哥哥更加不详!还有就是他们的交友范围真的很窄,除了同学就是身边的护士,所以我的大夫朋友无一例外的娶了护士。实际上这样不好,书里写了,大夫是论资排辈的职业,年轻的时候小大夫籍籍无名,但是过了中年之后基本上身价大增,那时候糟糠之妻却还是个护士,顶多是个护士长,差距就显现出来了。而且文化也有差异,现在三甲医院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毕业,而护士是护校毕业的,年轻时有美貌,年长了也就跟医生的老妈子差不多了。还有就是医患关系确实不怎么样,我听一段子就是患者一进门诊把大夫喊成服务员了。现在患者觉得自己是消费者,除了权威基本上都不怎么把大夫放在眼里。而大夫们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但是我还是那句话,哪个行业里都有害群之马。我总觉得像医生、警察、军人能选择这样职业的人多多少少还是心中有使命感的,不然对不起他们专有的制服,所以我从小对这仨职业的人崇拜、乐于亲近。
我曾经跟着大夫哥哥去他们食堂吃饭,就仅仅吃个午饭而已,跟演电视剧似的,先是小护士们各种窃窃私语、眉来眼去。然后是医药代表们上来套近乎,最后是听大夫哥哥诉苦兼给我看看脊椎的毛病。实际上我挺自豪认识这么几个朋友的,他们这些年光给我看个头疼脑热的,帮我给朋友看片子就看了不老少了。而且我一给他们打电话或者去找他们了,也都是他们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你说我一小女子何德何能的?别人去看病认识个护士就了不得了,我同学里有一个当护士的,我们同学家属看病都找她,可咱们不用给红包托人直接就去,平日里也没说对这几位朋友另眼相看多送点礼物什么的。我觉得他们心底还是忠厚善良,并且是仁心仁术仁爱的好大夫的。可谁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对哪个医患态度恶劣点儿,我忙不过来的时候我还恶劣呢。大家都互相理解吧!像动不动就打医生或者杀医生的事,我觉得和医院没什么关系,和医生本人更没什么关系。就是社会体制的问题!谁让老百姓看病这么贵!贫富差距这么大!医疗保障系统一点儿不健全!患者和医生都没有安全感!但是这个是社会现实,不是我们所能改变得了的。我们只能祈求健康,自我越发强大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变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理性对待,共同解决。坦然面对疼痛以及死亡。
将来我的遗体会无偿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