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读书】《征婚启事》AND《中国式离婚》

(2008-12-18 15:44:34)
标签:

杂谈

【电影&读书】《征婚启事》AND《中国式离婚》【电影&读书】《征婚启事》AND《中国式离婚》

我的朋友劝我离开东北的原因之一就是“呆在东北会犯懒”。我大概从前也从未意识到这个问题吧。现在想想守着漫长的冬季,没办法穿漂亮显身材的衣服,没心情受凛冽寒风的侵袭,再加上昼短夜长,好像只有冬眠来配合了。

于是,当我看完刘若英的《征婚启事》和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外加一出很虎头蛇尾的偶像剧《不良笑花》后,我就沉溺在网购和台湾娱乐节目的深渊里一个礼拜。这期间去唱了一次歌,去了一次健身房美容院,一次图书馆,到江北办了一件正事,买了300块钱的衣服鞋子饰品。

终于终于想要写写博客了,于是拿着一书一DVD,觉得合而为一挺有趣。一个是为结婚一个是为离婚,一个发生在台北一个是在北京。二者的姻亲关系是刘若英演过王海鸰的戏---《新结婚时代》。那个戏我挺喜欢,不少80后找了个农村对象的,都拿这部戏当教材。我身边就有,那天看本什么80后写的书,桥段也是如此。我还有王海鸰的签名,同事采访后给我带回来的,可他们去采访却压根没看过王海鸰的书,戏也基本没看,回来跟我说,早知道你看过让你去了。我就只能干笑,采访石康也是的,他们也没看过石康的书就去了,给我带回一签名,也说同样的话。我虽然之前不知道石康是谁,但是他写的书我却看过,还知道他长什么样,但他们之前也没问过我啊。我一直耿耿于怀,总觉得他们起根儿上就觉得学音乐的没文化,不看书,就认识些歌星什么的。

哎,别忘了,大部分中国的畅销作家之所以成名,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通俗易懂,被大众接受。那我就是大众那伙儿的。当然我也知道杜拉斯和王小波,那都是别人告诉我的,我坦白,他们的东西我都没看完过。

但是王海鸰写的东西我爱看,估计我妈她们都爱看,可惜她们更喜欢看立体的电视剧。就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每天发生在身边的,谁也没比谁清高,精贵到哪去。一件件小事最后累计成大事,然后发生了必然的结果。我是一气呵成看完《中国式离婚》的,我看书的时候我妈就在旁边看宋丹丹演得《马文的战争》,从早看到晚,然后又翻来覆去地看了足有一礼拜,让我也深陷家庭伦理剧的洗衣机中来回捯饬。

后来上网找《中国式离婚》的电视剧看,陈道明蒋雯丽的形象已在看书时根深蒂固,尽管电视剧赋予了许多书中未有的情节,还是看得了无生趣,放弃。

看《中国式离婚》没什么初衷,只是在图书馆偶然看见了,想看,就看了。而看《征婚启事》则是因为最近我身边的男青年都不靠谱,弄得我挺茫然,挺郁闷,就干脆看看《征婚启事》里讲得是什么。我觉得这部戏找刘若英演绝对是找对了!任何一个台湾女演员都不适合!刘若英,中人之姿,柔和不讨厌,骨子里又很倔强,岁数也正合适。这部电影是她的独秀,那些男人的面孔更像是流水线上一闪而过的包装纸,她心里已有了既定的印象,其他的不过是形式。我大概也做过这样的傻事,为了忘却旧伤就赶快想投入新的感情,自然不会成功,但我年纪要小很多,也用不着登征婚启事。

人类的发展史真的奇怪,不断地重复着过去,又标榜着流行。父母那辈人儿是从相亲走过来的,自由恋爱成了异类。到后来相亲的变成了异类,甚至受鄙夷,到现在每个人都嚷嚷着自己的生活圈子窄,跑到网络上电视上相亲,交友。。。我只能说,人类在感情上越来越自我,不愿意受委屈,瞎凑合,我觉得是好事。

只不过看了那么多不靠谱的人儿,会不会对感情失望呢?

自我思索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