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电影世界中的我,是一个很文学青年似的人物。总是在审视和揣摩着导演的心理跟演员的表现。所谓的文艺电影我是不看的,《花样年华》算吧?还有《2046》,跟老王沾边的电影已经变成一帮搔手弄姿的老上海女人的品牌。反而怀念《重庆森林》甚至〈东邪西毒〉。我是喜欢关锦鹏导演的戏的,个人感觉是平实中的精华。〈阮玲玉〉即是如此,看似平淡,甚至像回忆录之类,而精髓却凸现,让人过目不忘。没想到会是郑秀文来演,在我眼中她是香港第一傻大姐,甚至有点神经,比如〈孤男寡女》。不过她上妆来看觉得妙极,细眉弯眼活脱30年代的上海女人(我看那时的图片,美女都这样子)。演技不提,我喜欢这个故事。虽然整个电影很像叙事散文,因为特定的历史赋予了这个故事足够的情节,但是我仍然对这样丰满的文艺电影鼓掌!(大多文艺电影看不出情节)。甚至结局我都很喜欢(尽管是女主角被杀)。可能导演所要表现的是两和极端的人物。也只有他俩,贯穿故事的始终。程先生含蓄真挚的感情,琦瑶热烈而真挚的爱。而在我看来,这又是一个悲惨女人的一生。尽管她自私,甚至不愿意给女儿钱,理由也非常充分。但是她始终是依赖男人的,贪恋着他们的财富与身体。一段忘年恋即是最好的证明。她的祸都是这些男人闯出来的,最后还被男人杀死,她却爱他们爱到发狂。我又同时预见,瑞瑶感觉到程先生的爱,同时是鄙夷他的,因为他平凡得甚至有点窝囊。她喜欢那些衣着光鲜,年轻英俊的绅士们,狂热的爱着他们。(我的感觉,谁让导演安排大帅哥主演的)导演这次应该是刻意走国际路线吧?有点跟欧洲片靠拢的感觉。比如吴彦祖骑车时脸对着镜头,还有郑秀文趴在地上狂哭的那场戏,个人感觉不太真。我想中国人嘛,一向是含蓄多情的风格,自然就是美。同样时代背景的《半生缘》我认为略胜一些些。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这部电影的(那前面的都是废话啦?)尽管我不常看这样的电影。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其实这部电影不应该让香港人来导,但是关导将时代,故事把握得很清楚,拍出来没有一点香港本土电影的味道,看完电影已经迫不及待地把原著找了出来,90分钟,竟然没过瘾~~
1958年开始,真正的变化才发生蔓延,上海再不可以呆下去了。好同学蒋丽莉(苏岩饰)早已走,如今轮到康明逊,他们都去了南方一个小岛。据说是一个又落后又乱的小城,叫香港。康明逊选择离开,王琦瑶选择留守,并怀著他的孩子。她拿著积蓄换了一段名正言顺的婚姻,对象是个身患绝征的人,只有摄影机拍下那无奈的眼神。
1968年,王琦瑶有机会跟离了婚的程先生迈进一步,可是文革期间,个人的期酗]影响不了多少。程先生要去云南一个小镇支持边疆。二人不知不觉已过了漫长的日子,这次暂别总应是转眼便又重逢。这一别却是八年,王琦瑶的女儿(黄奕饰)都长大成人,并且做了当年她不曾做的选择:飞走。也是注定有缘,王琦瑶与程先生再次相遇,程先生介绍了一位跟琦瑶女儿年龄相仿的男孩老克腊(黄觉饰)给她认识。但是,程先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琦瑶居然会因为老克腊的冲动之情而陷入一段惊天动地的忘年恋。但所有她爱的人,结果都一样:选择离开。这个八十年代年轻人跟王琦瑶说要出国了,再没有人会像她一样坚守自己的城市。她在上海繁华过、寂寞过,最后湮灭成灰,而上海今天看来却正重拾当年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