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当年考研模拟题的最后一道大题习作.我自此开始在看电影看热闹之余写影评,并且越看越多.当年的专业(呵呵,其实就是今年的事情)是影视编辑.没考上...
<阿甘正传>作为美国20年来最俱影响力的电影之一,已经可以说足足影响了一代人,直到现在它仍然散发着它的魅力,在不断地予人新的动力.无怪乎所有70年代到80年代的成长历史里<阿甘正传>被写下浓重的一笔;也无怪乎我在新东方听过所有的男老师说:<阿甘正传>是男人必看的经典影片.影片近似戏噱略带幽默的笔调描述了智商只有75的阿甘的传奇半生:阿甘为了躲避其他孩子的欺负练就了惊人的跑步速度,因为他跑得快,智商75的孩子被选到橄榄球队,并因此可以在大学学习.作为明星球员还被总统接见.毕业后他应征入伍,被派到越南战场,因为挽救了战友的生命被授予荣誉勋章,再次被总统接见.在养伤期间他学会了打乒乓球还曾经到中国访问.退伍后他为了完成朋友的愿望买了一艘捕虾船,并因此赚了大钱,成了著名的百万富翁.回到家乡,因为思念离他而去的JENNY.他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奔跑生涯.他因此给了人们希望和灵感.最后他如愿跟JENNY结了婚,不久JENNY因为疾病死去.阿甘跟他的儿子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也许这正意味着阿甘新的故事的开始.正如其他人所说的,阿甘就是美国时代的见证符号.编剧和导演巧妙地将时代与阿甘的成长历程联结在一起,增加了喜剧效果又有些许讽刺的意味.例如,阿甘在幼年时曾和一个弹吉他的留宿者结下不解之缘,而此人竟然就是猫王!又如阿甘在大学时代曾经经历的黑人要求平等入学的事情也都是当时历史的真实一刻.而几代总统的轮换,乃至枪杀更加清晰直面了美国的政治环境.有些幽默的则是可爱的残疾长官在接手阿甘的捕虾集团后投资苹果集团被阿甘称了卖苹果的.还有阿甘在奔跑时给日后著名的T恤厂商灵感之类的更加不胜枚举.在我看来<阿甘正传>是雅俗共赏的佳作,它的艺术手法和深层含义更是不容忽视.影片从一片羽毛的飘落开始又由此结束,在我看来这代表希望的羽毛,更像是阿甘从未被浑浊的心灵.阿甘坐在公共汽车站同不同的人攀谈,有些近乎自言自语似的讲述自己的前半生.这一手法很是新颖,而娓娓道来之余又并不显得枯燥乏味.阿甘在奔跑中的许多场景如诗如画,似乎将美国的佳景尽收眼底.导演的意图似乎就是要以小见大,要人们从阿甘的眼中看这个世界,而片中的许多经典台词也被许多年轻人当作座右铭镌刻在青春的记忆里.在人物塑造及表演上,阿甘做为片中绝对的男主角,是片中智商最低的人.而这个人,坚信着只有傻人才办傻事,执著地去做着自己觉得值得去做的事情.坚守着对亲人朋友的诺言,从不悲观失望,而只是向着希望奔跑着.阿甘是幸运的,他在奔跑的同时并不忘记去欣赏周围美好的事物,并因此得到了幸福,这幸福虽然有的时候很短暂,却足以让他再次向着希望出发!不容忽视的是片中两位女主角,一位是一直坚信自己的儿子是正常人的阿甘母亲,一位则是阿甘深爱着的最好的朋友JENNY.在我看来,这两位女性是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母亲一个人带大阿甘,她让阿甘坚信自己跟其他人一样,甚至比他们还要优秀!母亲的坚强的,她到生命的最后依然微笑着对自己的孩子说,死也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另一位女主角JENNY,更是片中最为悲情的人物.她从小被父亲虐待,寄人篱下个性反叛.她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四处漂泊,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堕落青年.她一次次地离阿甘而去,直到生命的最后才重新回到阿甘身边.她也是美国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她的死去留给了影片一个并不完满的结局.也许正如她所说的:生活就这样.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原声音乐,纯真飘渺,与影片的画面结合得天衣无缝.<阿甘正传>在20年后的今天仍然可看作是一部无可挑剔的影片,它也将继续它在电影史上浓重的一笔来影响更多的人们,找寻希望,向着希望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