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拇指,增动力,好孩子是夸出来
彩虹实习生:周璇
由由小学家长会 阿甘老师《孩子学习的动力》讲座受好评
11月15日由由小学家长会上,由彩虹心理咨询中心特邀讲师著名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亲子关系心灵导师,给孩子的家长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讲座。引起了家长们的深思,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讲座中,阿甘老师以如何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为题展开。从四个动力的源泉出发,详细阐明了怎样能为孩子的成长学习提供最佳的支持系统。
首先,动力来自求生存。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孩子明白学习也是求生的一种基垫自然生存也就成了一种动力。孩子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是一种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属于生存需求。当今的父母最常用的教育理念的依据就在于此。他们往往会警告孩子小时候不用功读书,长大后就没有好工作,要去扫马路、捡垃圾或当乞丐。可是,这种生活距离孩子今天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他们根本没有受冻挨饿的体验。所以,这种教育在今天就成了最没有力量、最没有效果的教育,而很多父母仍在唠唠叨叨地坚持使用。
其次,动力来自于理想。理想是自我实现需求的体现,对于孩子来说树立远大的理想也是在孩子的心里种上希望的种子,目标的导航。孩子在十四五岁是树立理想的关键阶段家长需要用心呵护,多加鼓励。因为追求理想的兴趣会慢慢迁移到学习兴趣上来。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合适的远大的理想,燃起孩子学习的斗志。
再次,动力来自于快乐。享乐也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也是动力的重要源泉。这属于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是一种求知的本能欲望。实验证明,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如探究、操作、理解外界事物奥秘的欲求等心理因素中派生出来的。例如,儿童很早就开始探索他们周围的世界,对新异世界特别感兴趣,不断地摆弄和装拆玩具,总爱问成人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家长应该运用好这一重要资源让孩子快乐的学习,让学习成为孩子心中愉快的代名词。
最后,动力来自赏识。这是一种附属内驱力,属于尊重和被爱的需求。孩子努力求得学业成就,并不一定是把这种成就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可能是为了得到称许和认可。对孩子来讲,赏识无异于他们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更加不可或缺。对待孩子或学习问题,父母要学会多看优点,少看缺点,要先肯定长处,再寻找不足加以改进。要多竖大拇指,少用指责打骂的手段,要承认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自然差异,包括智力上及功课入门早晚的差异,淡化分数和排名。要像对待孩子学习走路时一样,允许摔交,允许失败,坚定地鼓励和信任孩子再次站起来。
讲座的末尾,阿甘老师生动的讲述了自身的亲身体验,告诫鼓励,夸奖,尊重,信任对于孩子的巨大重要性。
四种学习动机的介绍使家长们深刻了解到了孩子的需求,阿甘老师还重点指出想要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学习基础,就不要吝啬你的掌声。常常给孩子竖大拇指,给孩子鼓励培养孩子信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