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爱兵
与孙武齐名的吴起,是战国初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先后在鲁、魏、楚等国任将相。他治军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兵不在众寡,以治为胜。他根据自己长期军事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治军的目标和十条标准。这目标就是“投之所往,天下莫当”。无论开赴到任何艰难困苦的地方,执行任何艰难险阻的任务,都是无敌于天下。十条标准是:①“居则有礼”;②“动则有威”;③“进不可当”;④“退不可追”;⑤“前却有节”;⑥
“左右应麾”;⑦
“虽绝成阵”;⑧“虽散成行”;⑨“上下互信”;⑩“同生共死”。在这十条标准中,前八项都是行为要求,而后两条虽然有行为的要求,更强调的是一种道德标准,这就是“上下互信,同生共死”。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有这样一件事:“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这段话的大意是: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
一次,他率军进攻中山(今河北定县),军中有一个士卒身上长了毒疮,疼痛难忍。吴起看到眼里,急在心上,他知道毒疮里的脓血排不出来,这个士卒的病就好不了,为了解除士卒的痛苦,吴起身为大将,不顾毒疮脏臭,亲自为士卒用口吮脓血,使士卒生命得以挽救。
这位士卒的母亲听到此事后伤心地大哭了起来。别人问她:“你儿子是普通士卒,将军亲自为他吸毒疮,你为什么还要痛哭呢?”这个士卒的母亲说:“你们是不知道呀!从前,孩子的父亲在吴将军的部下,曾生了毒疮,也是吴将军用嘴代他吸出脓血来,给治好的。他父亲作战时毫不后退,就在敌人面前战死了。现在吴将军又亲自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我儿子又将死在什么地方,所以痛哭起来。”
透过吴起为一家两代吸脓血的事,生动地说明了吴起是一位爱兵胜爱子、爱兵一而贯之的名将。吴起治军有方,他带兵、亲兵、爱兵,深得广大官兵的拥戴。他带领的部队,官兵关系十分融洽,内部团结紧密,部队斗志旺盛,战斗力大增,取得了与诸侯大战76次,全胜64次的赫赫战功。而他体恤士卒,爱兵吮毒的事迹,几千年来一直传为佳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