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救了几十条人命却没有走出绝境
(2009-06-06 07:31:54)
标签:
心灵灵性生命地震助人感动狗杂谈 |
分类: 学习心得 |
袁玉松从没想过,一只狗会这么深地影响他的人生态度。
汶川大地震后,袁玉松和7位工友仅靠5公斤大米,在四川绵竹荒凉的大山里坚持了17天,成为那场灾难最后的获救者。那段地狱般的日子,那群生死相依的兄弟,都将成为他永生难忘的记忆,还有那只名叫“黑狼”的狗。
“黑狼”
2008年5月13日,这几个死里逃生的人,带着伤口、饥饿、劳累,在迷宫般的群山里茫然地走着。路都断了,巨大的山体不时在周围崩塌。
上午10时多,他们碰到一队矿工,那只狗就跟在矿工后面。那是一只体型庞大的公狗,足有五六十斤重,毛色漆黑,四肢粗壮。这不是矿工养的狗,不知是什么时候、从哪里跟上来的。它看上去也很疲惫,目光也不凶猛,只有受过惊吓的恐惧和慌张。它不叫,就那么亦步亦趋地跟在人身边。
突然,狗狂吠起来,仰着头叫个不停。人们正在奇怪,一波余震来了,大家赶紧蹲下。回过神来,人们对狗刮目相看,原来狗对地震真的有预感。
下午,忽然狗又叫了,这回叫声更大,而且趴在地上,两爪前伸,全身紧绷。大家有了经验,赶紧停下。不到1分钟,一波更强的余震来了,山摇地动,泥土裹着巨石翻滚下来,吞没了眼前的必经之路。
后怕之余,人们对狗心生感激,它救了大家一命。他们根据这条狗的样子,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黑狼”。
盘算
当时,人们背着约5公斤大米,是从倒塌的工棚里抢搬出来的。这就是这个40来人的逃难队伍的所有粮食。他们尽量省着吃,每天只吃一顿,用一口破铝锅煮粥,稀得跟清水一样。有时没有水,就生嚼干硬的米粒。
有人瞟着“黑狼”说:“咱们饿成这样,什么都可以吃吧?”话虽委婉,可意思谁都明白。
一阵争论之后,“不吃”的意见占了上风,“黑狼”暂时逃过一劫。
命运
“黑狼”很有灵性,很快就明白了“黑狼”是自己的名字,谁一喊,它马上跑过来。人们吃饭时盛一点给它,它似乎也懂得节省,舔掉碗里的米粒就不吃了,趴在一旁卧着。
它比人吃得更少,干米粒它是吃不下的,人们可以挖野菜充饥,它也不能吃,因此体力下降得很快。
14日,“黑狼”开始掉队,有时人还得停下来等它。有人再次提出把它杀了吃掉,话也不再委婉:“都这种时候了,人命最重要啊!”
袁玉松停下脚步,盯着那个人,一字一顿地说:“‘黑狼’的命也是命。”
夜里,“黑狼”更虚弱了,卧下就不想再动。人们用手摸它的头,它就仰着脸舔人的手,还用脖子蹭人的裤脚,嘴里发出小婴儿一样尖细的低嚎。袁玉松注意到,它的眼神变得混浊了,眼角挂着一颗大大的泪珠。
葬礼
震后第四天,“黑狼”的脚步格外蹒跚,一边走一边打晃。袁玉松听见背后喊:“‘黑狼’不行了!”
袁玉松叫“黑狼”,它已经眯成缝的眼睛努力睁开,却抬不起眼皮。它还想伸舌头舔袁玉松,却没有力气够到了……
袁玉松和几个人都哭了,他们失去了一个同伴。
一个特殊的葬礼举行了。人们找到一个洼坑,把狗抬进去,放平,用手捧来土,撒在它身上,再压上些石头,最后折来树枝,盖在石头上。这群受困者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困境,围着“黑狼”的坟,肃穆地站了一圈。
感悟
这一天,人们决定体力好的人寻路先走,袁玉松等人在后面照顾伤员和老人,共8个人留下来。他们互相鼓励:“‘黑狼’就是不吃野菜饿死的,咱们再大的苦也得吃!”最绝望时他们都没有分开过,约定“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13天后,终于等来了救援部队的直升机。
一年后,坐在板房里谈起“黑狼”,已回汉旺建筑公司上班的袁玉松眼里仍闪着泪光。他说:“在绝境中才懂得,一个再小的生命,都有它的价值和尊严。‘黑狼’像兄弟一样和我们同甘共苦,它死了就要让它死得有尊严。”
每次看见狗,他都会想起“黑狼”那哀伤、友善而信赖的眼神。这个37岁的男人说:“天地之间,我们人类不是主宰,只是亿万生灵之一。要长久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善待自然,不要等一切为时已晚时才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