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爸爸富爸爸连载之六-第五章   富爸爸会用对每一分钱

(2009-05-18 21:01:41)
标签:

教育

富爸爸

好爸爸

零用钱

牛根生

温州

杂谈

分类: 人生智慧

 

第五章 富爸爸会用对每一分钱

        好爸爸教孩子不乱花钱

古语说:“小富在俭,大富在天。”富爸爸认为,大富靠把握机遇,小富必须靠勤俭节约,而通常情况下,大富都是从小富开始的。否则,即使遇到了好的致富机会,也可能会因为没有最起码的资金,而眼睁睁地错失良机。在现实生活中,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富爸爸和他们所经营的公司都非常注意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严格管理支出。

绝大多数富爸爸都出身贫苦,他们一生生活节俭,艰苦朴素,把钱省下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而不去奢侈浪费。为一桌酒宴动辄花费几十万的人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个暴发户,不是我们所说的真正意义上值得我们效法的富爸爸。真正的富爸爸都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从俭戒奢,不但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环境和地球资源的一种尊重。

有人在美国做过调查,受调查的百万富豪的年平均收入为13万美元,可是年平均花费只在6至10万美元之间,绝大多数都没有到10万美元。其中一个富豪,其家产在2500万美元以上,但他从来没有买过一部新车,每天驾驶着一辆有5年历史的沃尔夫车。他有4个孩子,但他只有一套3居室的住房,他的两个儿子睡的是上下铺。另一位富豪是一个50岁开外的医生。自从医学院毕业以来,他总共才驾驶过2辆车。他的第一辆车行驶了近30万公里,然后才买了他的第二辆二手车。还有一位富豪从来没有在外面吃过饭。都是他的妻子为他准备午餐,他自己用一个牛皮纸袋将它带到公司里吃。过去的30年,他的节俭生活为他省下了不少钱。

富爸爸们明白,没有勤俭的美德,花钱大手大脚,怎么才能积累财富,怎么才能有钱投资,怎么才能成为有钱人呢?即使侥幸地成了有钱人,也绝不会维持很久的。

曾有一份“中国十大抠门富豪”的榜单在各大网站炒得沸沸扬扬。

这个“抠门榜单”面向全球华人富豪,有趣的是,最“抠门”的前三个人正好代表了“两岸三地”:王永庆排第一,李嘉诚排第二,牛根生排第三。

在2006年《蒙代尔》中国500富豪榜上,台湾共有7人上榜,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排在第二,他的个人资产多达430亿人民币,但他生活相当简单。他在台塑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台湾人喝咖啡时喜欢加入奶精球,每次王永庆总要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将装奶精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回咖啡杯中,一点都不浪费。生活上,他极崇尚节俭: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

2006年度美国《蒙代尔》中国500富豪排行榜上,李嘉诚以1580亿人民币排名第1位。但他对于自己的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却不怎么讲究。皮鞋坏了,李嘉诚觉得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所以他的皮鞋十双有五双是旧的。他的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平常事,佩带的一块手表也仅价值26美元。

说上市公司蒙牛乳业的董事长牛根生是“大陆第一抠”,大概并不为过。他是老板,但工资一直比副手拿得少,手下坐的是奔驰、宝马、沃尔沃,而他坐的还是小排量的奥迪;多年来,妻子持家的用度是3000元/月,超额了,月底要向他报账,确属合理才予“报销”,否则,自己在各月中平衡;他戴的是18元钱的“蒙牛领带”;在员工餐厅,他常用一碗面条、一小碟咸菜打发午餐;每次到北京出差,都住在蒙牛北京办事处,办事处的沙发都有些塌陷……。

牛根生对抠门的理解最令人信服:“抠门才叫企业家,不抠门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守门人’,该花的钱不花,那叫缺位;不该花的钱乱花,那叫越位;把钱花在刀刃上,那才叫责任。”

的确,以上三位都是有名的大慈善家,他们对自己无限抠门,但对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却是无比的慷慨大度。这大概就是最杰出的企业家会用对每一分钱的艺术体现。

与在生活上非常节俭的一极相对应,富爸爸也非常清楚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即使大把大把如流水,花干花净也在所不惜。

顺达制衣公司的董事长唐磊,从西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回温州老家当了一名机关干部,但没过几天,他就辞掉了“铁饭碗”,下海了。他重返四川,用了两年时间在成都华阳镇建起了颇具规模的制衣厂。现在,他所生产的“金蛙”西服已获四川省政府授予的四项殊荣,并在四川设了90多家专营店。有趣的是,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唐磊日常只吃盒饭,挤大巴,如同普通的打工仔一样。

这种做派其实是温州商人的共性,他们在个人开销上很小气,但在投资事业时再多也舍得。正是这种做派,让均瑶集团、天正集团、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一个又一个温州企业做大了品牌。温州企业家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除了他们在世界各地超强的市场生存和渗透能力以外,就是他们会用对每一分钱,在“小气”和“大度”上得心应手。

 

好爸爸会以身作则,并且从小就教导孩子使用金钱的正确观念。他们教孩子花钱要有计划,要购买真正需要的而不是仅仅因为喜欢或价钱便宜而购买。他们会示范给孩子看,贪图便宜而购买的东西,最后往往用不上,代价其实是最大的,更不用谈拼命攀比或追求奢华。

好爸爸会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处理和金钱的关系。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曾和儿子签过一份关于零用钱的管理细则,以培养儿子的理财意识。他约定每周给儿子1.5美元零用钱,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本周账目记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就上浮10美分(但最高不超过每周2美元);如果财政记录不合规定,下周的零用钱就下调10美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监督儿子将钱花在合适的地方;保留清楚的财务账簿。他们还约定,至少20%的零用钱将作为储蓄,另外至少20%的零用钱用于公益事业,以此教育孩子学会理财并回报社会。当孩子需要购买零用钱使用范围以外的商品时,他们约定必须征得父母和家庭教师的同意。然后给予孩子足够的资金,但找回的钱和标明商品价格的收据必须及时上缴。对于儿子储蓄的零用钱,其超过规定(20%)的部分,父亲将在其账户上补加同等数额的存款,以鼓励孩子存钱理财。通过这份“协议”,洛克菲勒培养了儿子正确的“财商”: 1、钱要花得合理; 2、要清楚钱是怎样花出去的,都花在什么地方; 3、养成储蓄的习惯; 4、懂得回报社会; 5、控制并不等于禁止,使用专款要理由充分,严格管理。除了每周给孩子一定的零用钱,洛克菲勒还鼓励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收入。打死一只苍蝇,擦好一双皮鞋,都有明确奖励。

好爸爸会把家里的废旧报刊、饮料瓶、易拉罐等废品“包”给孩子,鼓励孩子把在外面喝饮料的空瓶带回家里,攒起来卖废品总之,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懂得积蓄,将使其终身受益。

当今时代,很多爸爸在物质享受上溺爱和放纵孩子,给孩子很多零用钱,以为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大手大脚地花钱,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甚至还没等孩子提出要求就提前满足,也有的鼓励孩子追求名牌,甚至以此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价。很多孩子在物质需求上过度满足,像个皇帝,但在精神上需求上完全得不到满足,像个奴隶,造成身心扭曲。因为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需要精神陪伴,或者不知怎么陪伴,或者没有时间陪伴,于是拼命用物质作补偿,所谓“精神不够,物质来凑”。

但好爸爸清楚,提前满足孩子会让孩子丧失追求过程中的快乐,过度溺爱孩子让他过于享乐其实是在培养败家子,是在害孩子,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当的家教会导致“富不过三代”。而且,没有勤劳俭朴习惯的孩子,不会懂得父母的钱财来之不易,不会感恩和爱惜自己所拥有的,也就不会爱惜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产,长大后,还可能会游手好闲,好逸恶劳,不太可能会努力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