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一日

标签:
旅游娱乐 |
分类: 随笔 |
打上这四个字时,莫名觉得一种奢侈的幸福,已经忧伤地告别,在这个高温持久的夏日!
喜爱老子多年,但很抱歉的是,今年才知道这个老君山的存在。可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走近老君山,远远看见层山茂林之上端坐的金色雕像时,我还是不能将之和老子挂钩。是因为太喜欢这个一个人,觉得他是不能被定义的?或者说定义他的都是俗境?亦或内心不愿让他接地生尘?老子应该是端坐山巅,以“道”眼观世的高人,怎么能落入这汹涌的尘寰之境?
可是以道之名,或许也不是我们入山的理由。为了什么?美,才是最大理由吧!
“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老君山传播最广的旅游词,究竟是为睹老君之颜,还是山之美颜?我并不知其解。坐上中天索道,穿越茫茫林山,下来索道,才知清凉宜人。一仰头,“景室”赫然在目,“背倚伏牛三百丈
是啊,老君山是将自然和商业凝结一体的存在,美感来自美景,也来自人心的款款色相,可是,善得利用者,让人心有个出口,也未尝不是好事。那么老子呢?当我看见中天门下,老子身披金袈的坐像时,我笑了,那个憨壮圆喜的像会是他吗?只觉得更接近于当下道观里的圆圆道士。可是今人如何塑造他的神韵?一派恬然的蛮憨之态是人间需要的俗世样貌,因为圆,才通向满。可是在我心里,他却一定是仙风道骨的清瘦之态。眼前的他是他,也未必他,但都不重要。因为心相才是每个人最大的真相。
爬过第二索道,上得十里画屏时,老君山的美才真正得以彰显。云是最大的主角。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此仙者不仅是藏匿在时间深处的古贤,更重要却是云赋予的仙气。山底的云,虽每日可观,可绝无山中云气的缥缈可及。它们如驾临山界的巡游仙踪,忽而蜂拥而至,栖息在山崖之上,如盛开的白莲,大放溢彩;忽而袅袅散开,吐气如兰般拂过每一寸山之肌肤,有新娘的蚀骨温柔,也有家母临行前的如水眼神;又或一阵风似地各自上下,或扶摇直上扑向天空,或俯冲而下,毅然决然遁入烟尘……云也可以这样激烈而温柔,不入山中,真是难得一见。
欣赏久了,不自觉地就想到一句诗来,“云中谁寄锦书来”?云是美的,却也是天涯的,更美的,是能将现世人间和不染的云气凝结一身的事。原来,最美好的情义,是凡尘之外,还能保有天际的浩渺绵远,足以让人怀想,也足够荡气回肠思接千载,这也是和凡尘俗情的最大分界吧?美着,远着,不染着,且无常着,是云的美感,也是情感之美的源头吧?!
那么,终日被云笼罩着的山,一定是最幸运的恒美人了。经云滋养过,有的朗照下,一览无余地高峻峭拔,争高直指,千峰竞秀;而草树也负势竞上,一路跟随,葱茏灵秀。有的则氤氲在云气下,或隐或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可人,又有山中不问僧佛面的淡然逸远……有的静卧远方,一路铺叠绵延,或深如眉黛蜿,或浅如水墨泼,或淡入波光现,绯红、浅绛、群青等色泽晕染其中,契合无二,又斑斓圆融。这一切的和谐,何尝没有云的功劳?原来,在一个巨大的温柔之力下,没有凸显与分别,只有和美与圆满。
当然,脱离云气,老君山的山也值得每一个游客细赏。相比嵩山的囤圆厚实,它更有一种峭拔灵秀。常有孤峰突起,不惧千仞,直指天际。挺拔之上,有的丰草绿缛,有的古松遥寥相伴,有的寸草不生。一一一看过去,山之态仿佛人间百态。你可以选择骨骼刚直,清绝孤傲,绝不妥协,只向天道索意义;你也可以选择茂林修草一路覆盖,翠色可看,温柔示人;你也可以至交二三,不离不弃,携手闯云端……我更愿意做哪一种山呢?其实,没有好坏对错,只是不同性情下的选择而已。我看那些光洁的山峰,仿佛众神林立,让人肃然起敬;而那些匍匐碧色一路漫延的山脉,又何尝不是慈悲世人的温柔之力?我仰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大道,也感恩匍匐山路化作蔓生幽草的济世之道。世间美好,从无定论,只有心相为贵。
拍照,只喜欢两种背景——山崖和云气。背倚山崖,昂然而立,大概是觉得山崖的石壁能给与人坚韧之美吧。也喜欢负云而向,身后一片空茫,这样的空净又岂是人间能有的?活过半生,终于知道,其实很多事都是脚下的琐碎尘屑,那些深重辗转在时空的长河又有几多意义,不过是虚耗与徒然。不如站在云端,让那些虚耗统统放下,让自己只成为那个空无所有空无一物的一片云,自由地漂移片刻……
当然,论处世而言,我还觉得,人生最美的,未必是繁花似锦,衣锦还乡;而是像云一样,历尽千帆而不染,返璞归真又轻灵无尘。只是这一境界,又能几人做到?
走走看看,最后的顶峰一定是众人的目标,玉皇顶,金顶,道德府……无论何种角度下,它们都盛装整肃,凤冠霞帔,瑰丽如星辰,璀璨如明珠,以只可仰视的观感傲视苍生。
走入其中,看见那些被簇拥着的恢弘建筑,除了高大壮观,就是人满为患。忽然明白了某些朝拜的源头,一定是要高居其上,让人仰望的;一定是要不能轻易到达的,蜿蜒攀爬的台阶越多越好,才能有朝拜的神圣感;一定是要恢弘壮丽的,才能让你看到攀爬的尽头,是富可敌国的金碧辉煌,是不可抵达的最高信仰……
黄昏六点多,我没有留下看七点多的亮灯仪式,而选择了独自下山。说实话,这段两个小时的独行时间,是我最享受的时光。彼时,山中暮色低沉,所行之处寂无人声,山仿佛辽阔了许多,颇有为我独享的感觉。听着草丛的蛐蛐虫鸣,山风簌簌而至声,清凉漫延在每一寸皮肤里,那种感觉,仿佛一个人偷偷啜饮了一杯甘泉。那一刻,我属于山,山也属于我。
经过观音殿前,门已关闭。门口的香炉还燃着香,蜡烛还在忠诚地滴泪,跳动的火苗仿佛别样的红,别样的真切,我忍不住靠近。一派沉寂中,对着浩渺的群山,不禁合掌祈拜,愿国泰民安,愿善得善报,愿邪不压正……香不是我,蜡烛不是我的,可是在我心里,这些都不要紧,因为我相信此刻虔诚干净的心,也相信神灵未必在白昼欲望喧嚣的人群。但群山的寂静和无欲定能安置好所有神灵,所以此刻,神灵会在场,也才能听得见我的声音……
回望观音殿片刻,继续向下赶路。天越来越黑了,家人也赶上来了。一路轻松,自觉剩下的下山路也会轻松驾驭,就没做索道,一家人选择了步行下山。后来才知道,这一天的旅程,最艰难的原来在这里。一路走啊走啊,倾斜的下坡路让脚步越来越滞重,失重感和膝盖的不适感越来越明显。但女儿却自得其乐,拥有了一个耳机后,又唱又跳地一路向前,这让我看到她的另一面,坚韧而乐观。走不动时,就仰头看天空,星星三三两两在闪着,算是久违的一景,而山下的一切被明亮的灯光替代了,多希望这人间的灯线离我们近一点,更近一点啊!虽然艰难,但途径三个小时的抗战,我们终于在十一点多到达了山下……最艰难处,最考验人,或许这也是我们人生中难得的家庭一景吧?
山中一日。回望间,落笔有限,无限的是那无上的清凉,无上的缥缈,无上的高峻,无上的幽碧……若得有闲,来日定当再会!
2024-8-1